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再读铁凝:为何她能兼任新一届中国文联、作协主席【2】

2016年12月03日09:22 |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小字号

深入农村 作品关注“小人物”

铁凝的脸上常常挂着温和却不失明朗的笑容,让大家倍感亲切,这份亲切来自于她对生活、对文学的态度。铁凝曾说这和她农村经历分不开。

铁凝高中毕业后就下乡插队,是因为对文学的热爱。铁凝说,她十几岁就下乡到农村,当时遭到母亲的反对。铁凝是有机会回到城市的,但她放弃了。“我觉得一个中国的作家,如果对乡村不屑于去了解,你可能会写出漂亮的小说,但是你不会真正刻骨铭心地了解中国这个民族和这个社会。”

铁凝的早期作品多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与事,特别是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从中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语言柔婉清新。1986年和1988年先后发表反省古老历史文化、关注女性生存的两部中篇小说《麦秸垛》和《棉花垛》,标志着铁凝步入一个新的文学创作时期。1988年还写成第一部长篇小说《玫瑰门》,一改以往理想的诗意境界,透过几代女人生存竞争间的较量厮杀,撕开了生活中丑陋和血污的一面。

电影《香雪》剧照

铁凝百余篇(部)作品,获得众多文学大奖,其中《哦,香雪》、《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和《六月的话题》分别获全国中、短篇小说奖。电影《香雪》获得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春片最高奖,《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获得了1985年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优秀故事片奖。即便铁凝的作品表现的是小人物,也展示给读者强大的震撼力。

铁凝说:“文学的终极目的不在个人的小悲欢,而是通过人物的悲欢反映现实。”她认为文学应该承担一种功能。她曾说她喜欢巴金先生的话:文学能给人光热和希望,能让人变得更善良,更纯洁,对别人更有用。

从几百万的文字中,人们读到了一个铁凝。厚重的,锐利的,绵密的,甚至是沧桑的。“她关注人性细微处的变化,不是很尖锐,但温润且坚强。”评论家说。

他们眼中的铁凝

孙犁曾评价铁凝小说《哦,香雪》: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一致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即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

中国作协会员刘希涛曾撰文讲述:走上河北省作协主席岗位不久,铁凝就倡导建一座文学馆,在一无立项二无资金的情况下,她带领同事不断修改方案,跑细了腿,最终在省政府支持下建成了这座文学殿堂;每到作协评职称时,为给没评上的老作家争取一个名额,铁凝比谁跑得都勤。

汪曾祺在生前留下的最后一篇文章《铁凝印象》中曾评论过铁凝的短篇小说《孕妇和牛》,说那篇小说“俊得少有”。他说铁凝“有时表现出有点英格丽·褒曼的气质,天生的纯净和高雅。”铁凝“不论什么时候都是精精神神,清清爽爽的。”

铁凝、张抗抗合影(资料图)

从作家们的叙述中,人们听到了一个热心的、明朗的、善良的、坚韧的铁凝。 “她一直生机勃勃,具有一个生动的青年女作家的魅力。”张抗抗说, “铁凝是个在创作上勇于探索的作家,尤其是她的视角开放自由,在不同的题材之间穿梭转换,仿佛是一尾游泳的鱼。”

“我在文学院呆了十年,两年一签,我五张聘书全是铁凝签的。”河北作家关仁山很感激铁凝积极鼓励作家的举措,“她的创作要求非常宽容,只要作家能够创作,就一律给予鼓励,提供创作假等各种条件。”

(责编:汤诗瑶、陈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云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云台》主演谈如何解锁历史人物
  • 王千源:别丢掉,对表演的热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