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6美术

2016年12月25日07:1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每一年都是不同寻常的一年。每一年都值得回望、回味与怀念。

回望2016,年度最强音依旧在回响——那“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豪迈宣言、“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的时代号召、“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的精神指引,与“十三五”开局迈进的铿锵足音和鸣,共谱国韵华章。

“文运同国运相牵”。国家美术的发展,同样浸润在火热的社会实践和恢宏的时代主旋律中。时值岁末,本刊特约请主要美术机构的掌门人回首他们的2016。作为美术界的行动派,他们的工作举措往往连接着美术界的年度事件,因此,聆听他们的岁末感言,不仅可以在个人的创作与思考中感受时代脉动,还可以从他们对美术事业的推动中体会时代赋予这代人的担当。

——编 者 

版式设计:蔡华伟 

艺术为人民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 连 辑

 

当前,我国正处于大变革、大发展时期,演进中的时代历程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厚土壤和广阔空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事业呼唤一切有为艺术家奉献艺术才华与创作热情,为人民而作,为时代高歌。这是我近几年尤其是在2016年调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之后,最突出的感受。

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2016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组织一大批既能创作、又有理论的艺术名家,深入基层与现实生活。其中,既有下乡写生送温暖的“双扎根”,也有为我院培养人才、打造品牌的展览活动,还有一系列与其他艺术单位合作开展的具有纪念意义的艺术创作活动。

为响应中宣部“双扎根”的号召,2016年春节期间,我院杨飞云师生数十人深入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在采风写生的同时,与当地人民共度佳节。我院篆刻家还走访北京大栅栏,为居民写春联、送温暖。通过这些活动,艺术家深入了解了基层群众的生活状况,切身体验了传统街区的民俗文化。

在艺术创作中,体现与传播正能量是当代艺术家的历史责任之一。2016年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家走进革命圣地延安,追寻革命记忆;走进山西吕梁等老区,体会老区精神,迸发创作的激情与活力。

在文代会、作代会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向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坚守艺术理想,用高尚的文艺引领社会风尚”的殷切希望。中国艺术研究院的艺术家们在坚持正确导向的前提下,以理论为指导,以学术为支撑,潜心创作,以深厚的艺术功力、扎实的艺术实践努力出精品,攀登艺术高峰。

展览方面,无论是在北京举办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系列展”,还是在陕西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中国艺术研究院都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为指引,全力展示了创作实力体现出本院立志当好“美术创作国家队”的目标和决心。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只有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与人民心连心,艺术家才能葆有旺盛的创造力!正基于此,我们坚持为人民研究、为人民培育人才、为人民创作!

为文艺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文化部艺术司司长 诸 迪

 

即将过去的2016年忙碌而充实,文化部艺术司一手抓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一手抓文化惠民,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在美术工作方面,集中体现在“国家美术发展和收藏工程”的实施。

积极构建完善国家级美术专业展览体系,作为近年来艺术司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打造品牌、建设平台,积极引导美术、设计、公共艺术等领域的创新发展。经过几年的积累和实践,2016年举办的几个重要的国家级美术展览各自都有所突破,国家级美术展览体系初具规模。如“第二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首次纳入公共艺术,并用文献展+案例的方式,既系统梳理了历史,又呈现了新成果,吸引观众30万人次。“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主题性展览,以馆藏经典美术作品与部分新创作品展现了党的光辉历程,突出对于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的引领和倡导。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两周年之际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汇集优秀新作千余件,并首次纳入书法篆刻和摄影专业展,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中国艺术节的格局。

同时,艺术司进一步聚焦提升美术馆专业化水平,继续做好《美术馆管理办法》调研制订、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年度优秀项目评选、专业人员培训等工作。在此基础上,针对美术馆发展现状,艺术司于2016年开展了优秀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启动了国家美术藏品保护和修复示范中心试点工作。其中,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进入第五个年头,累计推出馆藏精品展览150余个,展出各馆藏品近1.8万件次,吸引观众800万余人次,推动了美术馆的收藏、研究与展示。

围绕出精品、出人才,着眼于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两个重大时间节点,2016年艺术司还启动实施了重大现实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有关工作,创新操作模式,力争推出一批优秀的主题性美术作品。

简单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既感觉到沉甸甸的责任,又感受到灿烂的希望。梦想就在前方,让我们砥砺前行。

文化当自信 葵园有担当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许 江

 

人言为信。自信者,信然己言己行。文化自信,就是对自我民族文化语言的忠诚与信念。2016年,所为颇多,但留下最深印记和教益的,正是自信。

今年G20杭州峰会期间,各国元首夫人参观中国美术学院,观赏了“美学江南——中国人的生活艺术”展,我担任导览。当她们手捧青瓷茶盏、品味茶汤温香时,当她们品赏美院教授的雅集书画、诗意挥洒时,当她们在彭丽媛老师提议下握笔挥毫、共写“和”字时,我清晰地感受到她们被东方生活所包蕴着的和静内美的品质所深深打动。那一刻,我为中国的生活艺术而自信。

今年文代会的开幕式上,我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呼唤文化自信,重申文化自信是更基础的自信、更持久的力量。为什么说更基础?因为每个人的成长都始于文化教育,文化教育从根本上是培育文化情感和文化信念。为什么说更持久?因为这种情感和信念根植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根植在我们的身体记忆和血脉里。生活力量可以不断地还原到文化家园中去,从那里获取生机、生气,获取修复和更新。习近平总书记振臂高呼的“自信书”,让我们的文化信念,自信满满!

2016年,也是自我创作紧张的一年。持续多年的“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天地悠悠》创作完成——民族英雄文天祥立于断崖之巅,怆然远望。我用葵园的笔法,挥写苍山如铁、残阳如血,塑造肝肠血色、巍然如山的英雄形象。“唯存葵藿心,不改铁石肠。”这葵藿在文天祥的丹心中已然赋予铁石本色。年初,在“东方葵II”我的大型个展研讨会上,有评论家诵读这首《壬午》,指出中华文化、义命担当的士人绘画传统,为我的葵园绘画注入信念。9月举办的第三届中国油画双年展中,我的《东方葵》系列,正有葵藿铜壁、怆然如噎的气象。回忆在台风后的葵园写生时,葵农生动的点评,我想:所谓葵藿,得天地精华,入众人眼目,即是人之写照。正是在葵藿之上,存持着士者的担当和创造者的生生活力。

画葵已有13个年头,有人问我:“还画葵吗?可以变一变啦!”但我觉得我的葵园人生还在途中。葵是一种生命,这种生命的兴发身不由己!葵是一个乾坤,在那里正自有以身相许的笔下担当。

文化自信是核心

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徐 里

 

史诗品格、中国精神、文化自信,是我回顾2016年中国美术和个人创作时,最深刻的体会。

下大力气组织主题性美术创作,推动中国美术从“高原”向“高峰”迈进,是中国美术家协会的工作重点。2016年,中国美协一方面通过组织开展全国范围的会员大培训,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扎扎实实引向深入;另一方面,先后推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中华史诗美术大展等多个主题性展览。这些主题性美术创作呈现出更为强烈的民族精神底色,体现着中国美协的倡导和引领——把中国精神的内涵融入美术创作中,以此彰显文化自信。

史诗般的创造和中国精神的表达,离不开“双扎根”。为此,中国美协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常态化、机制化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今年,中国美协组织几百位美术家分批赴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等地采风写生,其创作充分体现了美术工作者“走进去”的觉悟、“融进去”的情怀和“沉下来”的恒心。而这只是中华大地上美术工作者“双扎根”的一个缩影。

2016年还是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的筹备年。中国美协向全球征稿,并有针对性地深入研讨,以期进一步提升创作、彰显中国的文化主张。这也是中国美协在对外交流方面的着力点——不断提升品牌展览的活力,助力世界“读懂中国”。

今年,我还认真聆听、组织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代会、作代会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对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认识和对时代生活的体悟,也体现在我的创作中。虽然我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中西并用,但两者都以中国传统的审美精神为支撑。我尝试创造一种具有中国人文精神品格的油画表现形式,如“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范仲淹著岳阳楼记》,以抒情和象征的手法表现了《岳阳楼记》对“天下”这一主题的描写,也诠释了范仲淹对“天下”的忧患意识。

文化自信是核心,服务人民是宗旨,创新发展是动力,引领风尚是目标。作为美术工作者,应当始终坚定信念,心怀人民,方能不负时代。

强基固本 守正求新

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陈洪武

 

岁序更新之际,回望即将过去的2016年,我内心感慨万千。记得新年伊始,我与数十名书法家在齐鲁铁山脚下,冒着瑟瑟寒风挥毫书写春联,村民们排着长长的队伍领取春联和“福”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在场的书法家无不深受感动。这是全国各级书协广泛开展“送万福进万家”书法公益活动的一个缩影。书法家只有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把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艺术之树才能常青。

2016年,中国书协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作为首要任务,全年共组织23期约4800人参加的会员大培训,引导广大书法家凝聚共识,明确方向,增强家国情怀和时代担当,不断提高学养、涵养和修养。“腹有诗书气自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书法艺术的血脉和土壤。纵观历史上的书法大家,他们首先是文化大家,其诗词文章在历史长河中同样熠熠生辉。与古人相比,这恰是当代书法家共同的短板。为此,中国书协继续举办“国学修养与书法高研班”,引导广大书法家寄怀高远,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用恒定如铁的意志练好内功,努力从传统文化的深处走向时代生活。

创作是书法家的中心任务,崇德尚艺是书法家一生的功课。针对当前书法界存在的浮躁和文化缺失等问题,中国书协在运行机制、组织形式、服务方式上大胆革新,优化展览结构,控制展览数量,注重学术引领,为出优秀作品和人才提供制度保障。“第八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在延续“十一届国展”“植根传统、鼓励创新、艺文兼备、多样包容”学术理念的基础上,增设入围面试环节,着力完善评审机制,严查代笔及抄袭行为;继续实施文字审读和文化测试,使书法的文化诉求意识逐渐深入人心。

国际交流方面,在天津美术馆举办的“第十二届国际书法交流大展”,共展出19个国家和地区的350余幅书法作品;“汉字之美——中国古代哲人的沉思与当代书家的表现”艺术展先后在葡萄牙和欧盟总部展出,都让书法再次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精彩名片。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构建当代书法事业的宏伟大厦必须强基固本,守正求新,要勇于直面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推促发展,在负重中努力前行。

感受这温度

中国美术馆馆长 吴为山

 

我的2016年辛劳而又充实。辛劳者,忙于中国美术馆的各类事务性工作,同时勤于创作与研究;充实者,在于感受着历史与现实、艺术与生活的温度。

温度,来自于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系列“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画展。光辉的历史在艺术中凝固成灿烂的图卷,伟大的功绩在几代中国美术家的笔下得以充分抒写。这温度,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温度,来自于国际交流展中中国艺术所获得的世界赞誉。在墨西哥展出的“中国写意——来自中国美术馆的艺术”,让拉丁美洲人民“感受到了当代中国勃发的力量,听到了当代中国前进的脚步声”。同期,我在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的演讲,通过雕塑阐释了中国文化观。同主题展在法兰西学院的展出,也让可以写进法国文化史的院士们从中悟到了中华美学的神韵,感受到了东方的智慧创造。创作与理论交辉,让各国人民对古老而现代的中国肃然起敬。美,在不同的文化中有着共同的追求。这温度,源于超越国界的心与心的交流。

温度,来自于今年我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组雕》模型永久陈列于俄罗斯国家艺术科学院。它以悲天悯人、呼唤和平的主题,向世界传递出中国人民不忘历史、守护和平的情感与态度。这温度,发自理解与认同。

温度,来自于我在全国十多个省市巡讲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体会,2000多名美术家的互动使我们更坚信生活与人民是创作的源泉。在我主持的中国青年雕塑家作品展中,我同样感受到这温度,它激励青年以青春之艺术塑造青春之中国。

温度,还来自于文代会和作代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伟大作品成为我们的自觉;“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前进号角”,是全体艺术家的担当!我们真正体会到文化之于历史、之于民族、之于国家、之于未来的重要性,因为“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我们深深感受到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这是何等的自信和自豪。这温度,来自于党的关怀!

我的2016年,感受着温度。这温度将不断传递,鼓舞我们走向光明的未来!

做减法 强支撑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 杨晓阳

 

2016年马上就要过去了,今年中国国家画院的工作与往年相比,在方法上进行了调整,抓大放小,采取减法——省略大量小的项目,减少国内和海外展览的次数,力求减量增质、突出重点。

今年,中国国家画院着力抓了“三大工程”。

其一,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工程吸收以往美术创作工程的经验,同时又根据主题的不同加以调整。在几千年横向与纵向的坐标下,我们着眼于丝绸之路的历史所包含的文化发展史,在创作的艺术性上加大引导力度,并给予艺术家最大的创作自由度,鼓励创作面貌“一人一品”。相信,该工程将会在艺术本体上向前再进一步。

其二,中国国家画院扩建工程正式动工。该建筑设计贯穿中国国家画院的思想,既实用又新颖,被行业专家称为“城市园林山水建筑”。新址建成后,也将为画院的创作、研究提供硬件上的极大保障。

其三,《中国美术报》深耕拓展。转眼《中国美术报》已创刊一周年,这一年,我们不断在版面设计、内容导向、板块间的协调、美术批评的加入、海外内容的引进等方面,进行充实和探索。业界普遍认为,《中国美术报》信息量大,既有丰富的内容、正确的导向,同时颇具观点和锋芒。接下来,报纸电子版与网络版的推出、市场化的推进,将使《中国美术报》插上翅膀,产生更大的影响。

另外,由于要推动“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的创作,我回顾了自己从1985年由新疆开始的丝绸之路题材创作。今年“丝绸之路·从写实到写意”个展的举办,就是我对自己这些年坚持丝绸之路题材创作实践的总结。“从写实到写意”这一主题的进入,也使我对自己几十年中西结合的学习历程和创作的文化支撑有了清晰的判断。的确,在从学习写实技法转换至不断深入探索写意艺术的过程中,越是了解中西艺术,我越发现我们民族的、传统艺术的魅力。中国的艺术、哲学在商周时期已经非常成熟,如果放弃本国优秀文化传统,一味沿着西洋的路子创作是不接地气的,而不接地气的艺术也是没有前途的。我们理应向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深处再挖掘。我想,随后的若干年,这种努力是会结出硕果的。

美术传播助力文化建设

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董事局主席 王 平

 

2016年,是书画频道开播10周年。今年,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频道对栏目与节目等进行了大幅度的改版升级——一次性推出了“一日一书”“一日一画”“一日一印”等日播栏目与“诗词赏析”“西方美术”等周播栏目,并对教学类节目也进行了内容更新,这对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普及、对大众文化修养的哺育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改版升级后的书画频道,今年着重于美术界重大事件的追踪报道。比如,书画频道跟随中国美协组织的活动与艺术家同行,足迹踏遍10个省,历时一年拍摄制作了5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重大历史题材美术专题片、完成70余条新闻报道,以弘扬长征精神,用时代的步伐开始新的长征。书画频道还跟随中国书协的“走基层在行动”系列活动,行走了20个省、60余个城市,并开展了中国书法公益大讲堂、书法作品展等,让150多万中小学生直接参与其中,对书法更好地走进中小学课堂,起到了切实的推动作用。同时,书画频道带领百余位书画名家走进多个城市举办大型公益广场晚会、书画艺术精品展,以及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让近10万直接参与活动的老百姓亲身体验书画艺术的魅力,老百姓把这样的活动称为“书画频道给我们送来了心灵鸡汤”。此外,书画频道举办的一年一度的“艺术为人民”大美之春晚会,展现了一年来书画家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贯彻与落实。

一年来,书画频道汇聚名师,用异彩纷呈的节目、开放的课堂精心打造了一所没有“围墙”的美术大学,用美育滋养大众,让中华文化在亿万电视观众的心中生根、开花、结果,充分发挥了美术电视媒体的社会功能。如果书画频道得到了众多电视观众的喜爱,我认为原因是多重的:一是社会经济繁荣的背后,人们产生的强烈精神文化需求;二是频道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实现普及与提高、专业与业余、短期与长期的协调发展;三是采用市场化的运营模式与全员聘任、自主经营的体制运作;四是运营团队殚精竭虑、十年如一日的工作激情。

探索无止境。今后我们将继续紧贴时代脉搏,坚持艺术为人民的宗旨,承担起美术电视媒体的时代担当。

 

《 人民日报 》( 2016年12月25日 12 版)

(责编:王吉全、崔东)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辽宁省委组织部发布一批干部任前公示
  2. 安徽省委组织部发布一批干部任前公示
  3. 四平市政协原副主席田野接受纪律审查和监…
  4. 南京:已采集核酸标本500万份
  5. 毛泽东诗词中的人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