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戏曲“像音像” :在精益求精中传承戏曲艺术

2017年03月29日11:25 |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小字号

3月22日,京剧叶派代表性传承人叶少兰在戏曲“像音像”工程座谈会上,谈到自己录制《西厢记》时,有一处表演跟唱腔合不上,出不来舞台上的效果,前前后后录了20遍才觉得满意,叶少兰说“像音像”让他体会到了戏曲艺术精益求精的重要性。

叶少兰所说的戏曲“像音像”工程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国家工程。该工程选取当代戏曲名家及其代表性剧目,先在舞台取像、后在录音室看像录音、再由演员本人为自己的录音配像的方式,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反复加工提高,以留下最完美的艺术记录。

“像音像”因何而来?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将“做好戏曲像音像工作”作为“滋养文艺创作”的重点任务之一,这是继2015年7月《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提出“实施中国京剧像音像集萃计划”和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要求“做好京剧‘像音像’工作”之后,中央层面关于“像音像”工作的第三次表述,也预示着“像音像”由京剧扩展至其他地方剧种。

作为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深刻变革,很多珍贵剧种因老一辈传承人的逝世而逐渐消亡,如何保护和传承戏曲艺术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为保护传承丰富多元的传统戏曲资源,开展戏曲的数字化工作十分必要。

而将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的“像音像“工程,不仅可以用于资料保存和广大群众观赏,还可为广大戏曲爱好者和青年学生提供直观精准的戏曲传习教材,对促进戏曲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吕育忠介绍说,2016年,文化部成立了京剧“像音像”工程办公室,组建了京剧“像音像”工程专家指导委员会,同时制定了工程的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对60岁以下获得文化表演奖和梅花奖的候选人中优中选优,遴选出了本批102名演员,127部剧目,并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录制350部京剧剧目。

新老艺术家眼中的“像音像”

对于亲身参与“像音像”工程的艺术家来说,“像音像” 既是一份荣耀,也是一种责任。在他们眼中,质量是“像音像”工程的生命,演员要带着对前辈创作的敬畏之心去录制精品。

在当天的研讨会上,叶少兰用了“讲究”来形容他眼中的“像音像”。在他看来,京剧被称为国粹第一体现就是“讲究”, “像音像”必须做到处处讲究。叶少兰说:“高标准、严要求要永远成为这次“像音像”的主题,永远要牢记没有质量就没有精品。”

“像音像”工程不只在京剧上实践,评剧也在不断的摸索经验为“像音像”由京剧扩展到其他地方剧种打好头阵。

天津市评剧白派剧团团长王冠丽说起了白派一出看家戏《珍珠衫》的录制,“《珍珠衫》这出戏已经演过150多场,但这么熟的戏同样也要静下心来认真的研究唱腔,认真的排戏。”王冠丽觉得,作为演员能录制自己不留遗憾,能代表自己目前水平的戏实在是太幸运了。

云南省京剧院副院长朱福谈到了自己参与录制的《周仁献嫂》,他说:“当我看到录像后是非常高兴和激动的,这次的录像无论是从音乐、唱腔、念白、身段、表演等方面都比以前的演出有了较大的提升。”

“像音像”的未来任重道远

戏曲“像音像“工程的持续推进离不开学校教育与戏曲艺术表演团体传习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更离不开全社会重视戏曲、关心支持戏曲艺术发展的良好环境的培养。

为了扩大戏曲艺术的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央视戏曲频道还创立了新栏目“中国京剧像音像集萃“。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总监曹毅介绍说,自栏目开播以来,收视一直在持续的攀升,根据索福瑞提供的数据显示,每周两期节目大概约有1000万的收视人群。

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巴图表示,“像音像”工程应该全方位的作为不同层级戏曲人才培养的经典教材,用经典来培育青年人的成长,用现代的经典决定青年人未来的形象、面貌。同时,“像音像”工程所体现出的对待传统艺术的态度对于传承戏曲文化基因,塑造未来戏曲人才精神的品质也十分重要。

今后,戏曲“像音像”工程仍要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正如新老艺术家所期待的那样,“像音像”工程实施中,每个细节的精益求精,每个环节的环环相扣,最终能让这些弘扬戏曲的行为汇聚成推进戏曲事业进步发展的洪流,让戏曲艺术的魅力和价值深入人心并惠及子孙后代。(李珧) 

(责编:陈苑、黄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云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云台》主演谈如何解锁历史人物
  • 王千源:别丢掉,对表演的热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