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小史(小贴士)

文  嘉

2017年08月05日05:2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莲,是对荷花与睡莲的统称。而我们平日所说的莲多指荷,也称芙蓉、芙蕖、菡萏等。

  据考证,原产于亚洲热带和温带湿地沼泽中的莲,是世界上最早的被子植物之一,地球上出现恐龙之前就有生长,其历史超过1.45亿年,堪称“活化石”。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古植物学家和考古工作者,相继在柴达木盆地发现了至今超过1000万年的荷叶化石;在浙江余姚新石器时代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距今已有7000年历史的荷、菱等水生植物花粉化石;在河南郑州仰韶文化遗址上发现了距今5000多年的2粒碳化莲子。80年代,还在湖南石门的殷商古墓中发现了碳化莲子,距今约3500年。在黑龙江、辽宁等地还发现了濒危的野荷花和千年前的古莲植物。目前的考古发现和一些文献资料证明,中国是莲的故乡,“夏日观荷”,在我国可谓源远流长。

  “鱼龙成,则薮泽竭,则莲藕掘。”在西周时期,野生荷花也从湖畔沼泽来到了田间池塘。当时古人食用的蔬菜有40余种,莲藕是其中之一。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方便宠妃西施赏荷,在离宫(即苏州灵岩山)修筑了“玩花池”,移种野生红莲。据说,这是荷花作为观赏植物人工筑池引种的开端。汉以后,荷花的栽培进一步发展,魏晋时,出现了重瓣荷花。此外,在《神农本草经》中,也有对莲藕药用保健功能的记述。

  莲不仅以其实用性进入人们的生活,也以其清雅绰约的风姿为人们的精神生活提供了一道美景,成为文化艺术中经久不衰的“选题”。


  《 人民日报 》( 2017年08月05日 05 版)
(责编:冯粒、袁勃)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回放: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
  2.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3. 兼容并蓄 深度融合 鸿蒙让万物互联时代…
  4. 楼阳生当选河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王凯当…
  5. 湖南省委组织部发布一批干部任前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