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南京猥亵女童案"爆料作家陈岚遭威胁:我不怕,会保护家人【2】

2017年08月18日16:22 |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文化频道:2014年,广东佛山三岁幼童被生父拔掉手指甲,您介入这个案件时被砸晕倒地。您在实施救助时,受到最严重的伤害是什么?您的家人和朋友如何看待您从事这项公益事业?

陈岚:我受到的最严重的伤害其实是网络霸凌。2010年起,“小希望”去世给我留下了严重的创伤后应激障碍,从此重度抑郁症一直伴随着我。家人的支持和对救助工作的坚持,一直支撑着我。但是网络霸凌加重了我的抑郁,家人和朋友最担心的,是我的心理还能支撑多久。现在,他们都希望我能够退出,或者至少休息一段时间。

人民网文化频道:你觉得在从事受虐儿童救助的过程中,最难的是什么?

陈岚:最难的是被道德绑架。中国公益方兴未艾,门槛低,规则模糊,良莠不齐。我刚做公益时充满了美好想象,然而事实上,我会接触到带着各种目而来的人。在进行救助时,我们非常容易被救助对象和一些有企图的人进行道德捆绑。他们会要求你无条件、无止境付出,哪怕你已经筋疲力尽,稍有不满足,会遭反噬:“骗子、炒作、虚伪。”而公众更倾向于要求公益人士道德无限拔高,行为无懈可击——才有资格做慈善,否则就不符合他们的心理预期。这样下去,最终没有人能长久坚持下去。

我认为,公益在中国发展成熟的过程,是需要经过一个保持平常心的过程。施者平安,受者心平。

人民网文化频道:您是否后悔当初选择做这件事情?有没有想过放弃?又是什么让您一直坚持下去?

陈岚:后悔过啊,很多次后悔。因为我们要一边做事,一边忍受评头论足的“挑刺”。我们救助的都是危重病婴、受虐儿童或身心有极大问题的未成年人,每一次救助服务都如履薄冰。通常这样的孩子背后的家庭也很难缠,我们会接收到强烈的负面情绪。

有些救助是命悬一线的,把孩子救回来了,是本分,万一孩子重症不治逝去,我们迎来的是质疑和辱骂。让我们听了最难受的说法是:“是你把他弄死的!”

可是怎么办?还是要继续做啊。过去被救助过的孩子们的微笑,他们茁壮成长的样子,总能让我再次鼓起勇气和信心,去救助下一个孩子,因为我希望,那个孩子也可以有同样美好的未来。所以,我会一直坚持下去,不会停下来。

人民网文化频道:您的下一步工作计划是什么?您认为,在保护受虐儿童和妇女方面,需要政府和社会加强什么?

陈岚:作为一名长期在妇女儿童保护工作的一线的服务者,真切地说,这七年来,我目睹了很多变化。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的出台到《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的出台,我们的制度正在逐渐完善,而制度如一台精密的仪器,光停着不行,要插上电,要开动,这需要政府层层级级地推动。每一个齿轮都要工作起来,齿轮与齿轮彼此之间衔接起来,社会的动能才能发挥。

根据我对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的观察,女童的教育,女性的工作权利,儿童及母亲的福利保障,如果能够保证落实,将会极大地提升民族人口素质——母亲强,则民族强。

人民网文化频道:作为作家、编剧、电视评论员、儿童救助机构创始人,在这几个头衔当中,您最看重哪一个?

陈岚:作家。因为最终,我还是要回到本心,用文字记录这个时代。

(责编:陈苑、黄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云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云台》主演谈如何解锁历史人物
  • 王千源:别丢掉,对表演的热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