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向何处的“旅行”(金台随感)

姚琬昱

2018年01月01日04:1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人有两目,不第谓其昼视日、夜视月也;又赋之两足,亦不第欲其走街衢田陌、上长安道已也。”明代王思任的这席话讲的是,人生双眼,不应只限于观看日月;人有两足,也不应仅仅奔走于田垄与仕途之间。由此,他也将“旅行”视为人的天性与道法所在。中国古人们好旅行,也赋予旅行“德性”与“情感”。孔子讲“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枚乘认为“游涉”能够“陶阳气,荡春心”,“观涛”可以“澡概胸中,洒练五藏”;至魏晋,名士们则鼓励以山水来“游目骋怀”,缓解幽愤之情。

  如今,“旅行”也逐渐摆脱古人的语境而走向现代的话语之中。现代交通技术的进步让相对距离缩短,以及文化的产业化发展,这些,都使得旅行越来越方便,并成为一种可以等价交换的商品。由此,旅行逐渐走向平民化和大众化。

  然而,看现代人旅行,却犹如看流水线上的产品生产。往往是,参加旅行团的游客,在规定时间与明确路线的要求下,在三日到七日的短途之中,仿佛上完一轮速成班,完成了心理上对“旅行”符号的消费。而这,也形成一种悖论:难得的旅行本是人们在“朝九晚五”之外进行的放松,但似乎却使人们又陷入另一种“工作律令”之中,体验着对体力的“假期式消耗”。于是,“穷游”与“自由行”迅速升温,旅行的“净化”意义被重提。但是,当“净化”过分地与拉萨、丽江等异域想象相联系时,旅行又不可避免地成为社交媒体下增加谈资的工具。

  反思旅行,应是对“旅行热”的一剂退烧药。我也热爱旅行,也曾是“旅行热”中的一名高烧患者。但当每一次旅行过后,拖着比工作日更疲惫的身躯回到家时,我不禁思索,我期待旅行究竟是在期待什么,旅行是否满足了我的期待呢?于是,在此后多次的旅行中,我试着“观看”旅行,持续的思考也使得答案逐渐明朗起来。感受最深的是去年去马来西亚的那一趟旅行。回来后我给朋友们分享马六甲的大雨、深夜的热带雨林……但当他们问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我想了想,却说是飞机上看到的清晨。朋友们都不以为然地笑起来,认为这并无地域特色。我却回想起在红眼航班上坐了一夜后看到的清晨。飞机刚好悬在云层与地面的中间,丘陵的曲线在日出不久的晨光中伸展,天空广阔幽深,和着轻薄的光泛着橙红。已清晰可见的地面市镇绵延扩散,在大地上寂静而体面地沉睡着。那一刻,一夜未寝的困顿全无,我在俯仰之间的人工艺术与天造自然中感受到一股强烈的磁场,仿佛自身倏尔坍缩成一粒飘浮于天地间的黑点,却借着这黑点的存在看到亘古世界充盈的美。那一刻,对手头未完事务的焦虑,人际关系相处中的烦扰,以及种种的担忧,突然显得莫名地渺小。我仿佛忽然从高处看到自己的存在,并感叹能拥有这生命本身是多么美好。为这短暂的几分钟,为这由陌生的静谧所引发的思索,我已经感到不虚此行。

  日复一日。正值元旦假期,眼看春节长假也已不远。可以想象,在新年的狂欢中又将掀起新一轮的旅行高潮。要怎么旅行,如何去看待旅行,旅行之后到底行向何处?在车站与人群的喧哗中,在冰雪与酷阳的交织中,在异国与他乡的流返中,愿你能在这广袤无垠的世界里,找寻到属于自己的旅行的意义。


  《 人民日报 》( 2018年01月01日 08 版)
(责编:冯粒、袁勃)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小小螺蛳粉做成“三个百亿”大产业(人民…
  2. 博物馆说|记录南京大屠杀唯一动态画面的…
  3. 人民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深层逻辑(庆祝…
  4. 办好思政课 习近平这样划重点
  5.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