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载最早的戏曲艺人长啥样?

本报记者  史一棋

2018年01月25日04:4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近日,在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举办的中原百戏——汉唐宋元戏曲文物特展上,有一块北宋砖雕,上面刻有“丁都赛”字样和一个人像,默默陈列在展柜中。这砖雕虽其貌不扬,但“丁都赛”可大有来头,《东京梦华录》记载,她是北宋著名青年女性杂剧演员,曾在东京的宝津楼上给宋徽宗演过杂剧。

  “丁都赛”头戴小帽,脑侧簪有花叶,身着长衫,腰部系有巾帻一条,腰后插有圆扇一把,足下蹬平底靴,双手抱拳于胸前,作打揖状站立。看着这块砖雕,郑州市华夏文化艺术博物馆执行馆长李宝宗回忆说,早在2014年,他在郑州古玩城地摊上发现4块北宋时期砖雕并买下,上面分别是4个演员的名字和肖像,其中就包括这块“丁都赛”。

  据他介绍,这4块砖雕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见于史载的戏曲艺人形象,也是我国目前唯一成组出现的、有名有姓有演出形态且与文献吻合的戏曲演员形象。在此次的戏曲文物特展上,这些砖雕为古代戏曲演出形态提供了实物证据,补充了文献史料的记载。除了“丁都赛”,其他3块铭文砖雕分别是“杨揔惜”“薛子小”“凹歛儿”,且属于目前仅见的孤品。

  以此为契机,华夏文化艺术博物馆与大象陶瓷博物馆开展合作,有意识地对戏曲文物进行专项抢救与保护,主要集中于以洛阳为中心的豫西、豫北、晋南地区,这都是戏曲的摇篮与故乡。最终整理和收集了1600多件能反映中国戏曲发展脉络的相关文物,取其中120件文物举办了这次特展,包括陶俑、砖雕等类型,从先秦时期孕育戏曲的音乐、舞蹈等因子入手,囊括隋唐发展阶段及宋元成熟阶段,可以对中原乃至中国戏曲文物做一个全景式的了解。

  “因为我国古代鄙视戏剧与戏曲,大多数剧作如宋代官本和金代院本杂剧仅存名目,十分可惜。”李宝宗表示,“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可以从中原地区发现的这些戏曲文物管中窥豹,展览的意义便在于此。”

  此外,这批戏曲文物还见证了丝绸之路开通后,沿线国家在音乐、舞蹈方面的文明交流。展出文物中的汉代百戏,如跳刀、顶碗、顶橦、走索、穿狭、喷火、幻术、飞车、吞刀、七圣刀等杂耍艺术,都是从西域或是更远的古罗马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原的,还有从西域传来的箜篌、筚篥、琵琶、拍板、方响、腰鼓、二胡、三弦等乐器。


  《 人民日报 》( 2018年01月25日 19 版)
(责编:冯人綦、曹昆)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小小螺蛳粉做成“三个百亿”大产业(人民…
  2. 博物馆说|记录南京大屠杀唯一动态画面的…
  3. 人民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深层逻辑(庆祝…
  4. 办好思政课 习近平这样划重点
  5.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