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线”到“一线”(半日闲谭)

吴画成

2018年01月27日05:3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三十年后,小山冲里这片“小三线”旧厂房又喧腾起来。

  我第一次听说“小三线”,是在安徽霍山县。这个县位于安徽西部,大别山腹地。在山间的山间,一个叫东西溪的乡上,有一片原来安徽省淮海机械厂的旧厂房。当地人俗称其为“三线厂”,还筹划着手改造这片老厂房,重新聚拢人气,再尽其用。

  “三线”这个词耳熟能详。上世纪60年代前期,面对周边环境动荡、战争风险急剧增加的局势,领导人提出“三线建设”战略,“集中国家的人力、物力、财力,把三线的国防工业,原料、材料、燃料、动力、机械、化学工业,以及交通运输系统逐步地建设起来,使三线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战略大后方”。

  “小三线”所闻稍少。根据战略纵深布局,“三线”主要指西南等省份,像安徽在当年属于二线。不过一、二线地区也被要求在各自腹地建设“小三线”。大别山腹地里的这个淮海机械厂,就是由当时的南京军区和安徽省委后方建设指挥部选点建设的“小三线”工厂之一,代号九三五六,主要生产高射机枪。

  “三线建设”的国家战略和“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时代号召,将六千名各地技术尖兵汇集到这连绵大山中,建成九三五六厂。同样是国家战略重点的转移,让这片曾经喧腾的厂房沉寂。

  局势在变,战略也跟着变。曾经战备第一的“三线建设”,开始考虑经济效益。军工厂被要求利用多余和暂时闲置的生产能力,努力生产民用品。70年代末,这家工厂从手工敲打汽车配件到批量生产,推出民用的“飞虎”牌微型汽车,1986年终于搬出隐蔽但交通不便、离市场遥远的小山冲,移往省城合肥。

  一家“机械厂”的产品变化、地点迁移,映照着历史变迁的身影。九三五六厂的旧厂区,就在历史变迁中遗落于小山冲,在山林和田地中沉默老化,倏忽二三十年。

  这样的旧厂区,按如今的说法,大概叫工业遗产。共和国成立至今,全国各地能称工业遗产的地方不少。以前大家多不在意,或者让它废弃在那里,日晒雨淋,随丛生的荒草自然风化,或者干脆把旧的拆光铲平,腾出地皮另展手脚。

  但渐渐也有人意识到,除了一废了之、一拆了之,我们或许还可以选择善加改造,作新的利用。比如北京“798”就是在原来电子工业老厂区基础上陆续改造形成,成为国内较早也颇知名的艺术区。“三线建设”的工业遗产,也逐渐开始有所改造利用。《人民日报》记者调查版曾专文讲述“大三线”重庆“816”工程,描绘它当年建设“世界最大人工洞体”的无声壮举、如今改造利用的尝试。这样的尝试,这些年是越来越多了。

  在霍山东西溪乡这片旧厂区,首先改造入驻的是名为月亮湾的作家村。这片旧厂房与生活区,当年的人虽早已迁走,经历多年荒废时光的建筑还在,勾连起跌宕的岁月风云。时有“三线厂”的老员工远道前往回首岁月。即使是我这样没亲历那段历史的人,也仿佛能从这有岁月痕迹的厂区、旧建筑上看见历史,甚至意外了解到原本不太熟悉的内容。对真正的作家来说,大概就更有触发意义了。

  就这些工业遗产而言,改造从投资上未必一定比拆旧建新节省与便利,但保存和重新利用它们,可以在留存记忆与寻求适当的经济效益间取得合理平衡。共和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走来,这些工业遗产是无比生动的发展见证,蕴藏着丰厚的意蕴。让它们以新的形式“存活下去”,甚至成为产业循环起来,将可能是另一段精彩的中国故事。

  从一味拆建甚至废弃,到适当改造再利用,大概折射着意识的变化。往深了说,它透露的更是我们对时代新的判断,对生活新的对待方式。其实又何止工业遗产?千里之外,在浙江松阳县,当地对传统村落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外界关注,同样折射着这种社会环境与意识的悄然嬗变。

  松阳位于浙闽皖赣四省交界的浙西南山区。县域主体在山中,八山一水一分田,至今较为完整地保存着上百个传统村落,其中七十余个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这些村子多数存于交通不便的山地,很多村子甚至整村整村是泥墙古民居。

  要放在过去,这大概会是被弃之不及的落后遗存。在经济发展稍早、稍发达的地方,推倒泥墙,建起不土不洋的砖瓦楼房,并不鲜见。如果沿着昔日别处已有的路径,荒废或者拆建大概是这些村落最可能的结局。

  不过,如今的松阳,这些村落却是被保护的对象。松阳因为成规模、保护较好的传统村落,成为全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示范县、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试验区和全国“拯救老屋行动”整体推进试点县。

  人们选择去沉静体会这些泥墙青瓦旧村落的美感。保护也不再是单纯封存,本地人和外来设计师联手,逐步对一幢幢建筑、一片片区域进行精细而有针对性的设计改造,使它们有旧模样、往日气息,又宜于今天的生活。一切仍在探索中,但有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关注这种探索,凝视这场让古典中国传统村落与当代生活水乳交融的试验。

  从村落到工厂,从历史遗存到当下现场,从废到用,从远观到切入生活,以前偏好彻底拆旧建新,现在却开始懂得从旧中生出新……这一切变化,大概正是一个国家从物质到精神前行脚步带起的涟漪。


  《 人民日报 》( 2018年01月27日 12 版)
(责编:曹昆)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小小螺蛳粉做成“三个百亿”大产业(人民…
  2. 博物馆说|记录南京大屠杀唯一动态画面的…
  3. 人民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深层逻辑(庆祝…
  4. 办好思政课 习近平这样划重点
  5.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