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影像再思(策展手记)

王绍强

2018年02月25日04:3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图为“广州影像三年展2017”展出的摄影作品《七桥边上》。

  20年前中国的艺术圈,关于“本体”的追问从未间断。今天,我们迎来了新时代,随着摄影或者说影像艺术的发展变化,对摄影和影像本身的思考与追问,应该比其“本体”更多。

  从历史上看,“摄影”不是一成不变的概念,从画家时代的暗箱到19世纪的摄影术,人们试图捕捉各种“光”的化学反应。现如今,“光”元素转换成了数字化影像,这样的裂变过程不仅较大地拓宽了摄影概念的边界,还使其逐渐渗透到其他媒介形式和现代生活的建构当中,成为一种共享和交流的审美经验。

  苏珊·桑塔格曾在《论摄影》一书中提到:“照片在教导我们新的视觉准则的同时,也改变并扩大我们对什么才值得看和我们有权利去看什么的观念……原本已不再相信以影像的形式来理解现实,现在却相信把现实理解为即是影像。”这恰恰映射新时代正在发生的状况。微信、微博、照片墙以及自媒体上的图片和短视频愈发不可或缺,影像逐渐成为我们解读现实的一种视觉方式,甚至被当作现实本身。这意味着,摄影和动态影像的普及甚至泛滥,使其脱离原有的“精英主义”土壤,成为社会链条的一部分。我们不得不研究在社会链条中影像如何被生产和消费,关注梳理静态摄影与其他影像媒介之间彼此碰撞和交融所带来的跨学科实验,以及影像和观看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而这一切,在某种程度上远远超越影像艺术之“本体”。

  2017年12月15日至2018年3月8日,“复相·叠影——广州影像三年展2017”的举办,可以视作一个恰如其分的例证。广东地区可谓是摄影艺术的先发地,同时也是照相馆和照相技术最早被应用和普及的地区之一。广东美术馆作为一个区域性美术馆,一直以来都把关注、收藏、研究本土艺术作为重点方向之一,而现代摄影与珠三角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发展恰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000年前后,摄影作为记录现实的手段,其艺术本体价值在国内一直没有被充分认识和发掘,这时广东美术馆开始收藏摄影并创办“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这一品牌项目。当时关注的主要是摄影的本体问题,追问“摄影是什么”以及摄影的价值等问题。基于过往三届的历史沉淀,广东美术馆重新启动“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并更名为“广州影像三年展”。摄影艺术的发展超越摄影定义本身,超越那些仍然在传统摄影节、摄影展的逻辑中徘徊的传统策展思路。正因如此,广州影像三年展对策划思路以及原有品牌作出调整。

  从2016年9月到广州影像三年展开展前,广东美术馆先后组织三次研讨会,邀请国内外摄影、影像领域的知名学者和策展人,结合当下摄影艺术的发展现状对重启的展览主题、方向和推进进行讨论。研讨会主要围绕两个核心论题展开:一是美术馆应如何应对当下发生的变化;二是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我们能够做出怎样的长远规划。经过反复讨论,最后形成今天看到的展览。一直以来,广东美术馆着力关注区域生态和本土艺术,本次重新开启关于摄影,或者更广泛地说,关于影像作为一种复合媒介,其自身的独立性以及与不同媒介之间产生的跨越性思考,不断挖掘并追踪摄影图像的产生及构成其社会学的特征与意义,为现当代摄影艺术的研究和收藏积累了丰富的学术资源。

  除了坚持国际化视野和影像社会学的人文立场外,面对一个崭新的社会文化语境,广东美术馆选择通过主题展和特别展的方式,邀请国内外58位/组艺术家参与本次展览。此次对影像艺术全面而综合的梳理与研究,可以说是建立在美术馆对自身使命和影像发展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在面对当下纷繁的影像媒介时,尝试以更为开放的姿态构建摄影与不同影像艺术之间的深度讨论空间。

  广州影像三年展的命名、展览结构都无一例外地回应影像的变化,并且与20年前的“本体”关注对话交流。展览的呈现和取向应该说比摄影艺术的本体蕴含着更多的可能性。对于影像的未来,我们难以预知,但未来的图景已经通过各种文化方向的轻微变动悄悄显现。我们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以丰富的形式向社会各界提供广泛而全面的素材资源,引导广大观众对影像艺术的多角度关注和重视,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当代影像艺术的实践与发展。


  《 人民日报 》( 2018年02月25日 12 版)
(责编:冯粒、袁勃)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小小螺蛳粉做成“三个百亿”大产业(人民…
  2. 博物馆说|记录南京大屠杀唯一动态画面的…
  3. 人民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深层逻辑(庆祝…
  4. 办好思政课 习近平这样划重点
  5.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