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

春风拂槛露华浓:一卷唐诗,万种生活【2】

2018年03月27日08:13 |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小字号

唐诗是汉语力与美的巅峰

根据日本学者平冈武夫的统计,《全唐诗》共收诗49403首。而在这之外,还有更多未被收集到的唐诗。

唐代好诗层出不穷,好诗人也辈出,在众多天才之中,最耀眼的还是三个人——说走就走的李白、泪流满面的杜甫、悲天悯人的白居易,他们都是后世诗人的原型和表率

李、杜、白就好比唐代诗人中的三剑客,是诗人中的诗人,就是他们对汉语言文字如神的运用,打下了汉语写作的大好江山。也正是因为有这个级别的诗人作为高标,唐诗才攀上了汉语力与美的巅峰。

李白的诗句至今读来仍让人激动不已:“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杜甫之后再没有人表达国仇家恨能超过他:“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传说中白居易倜傥的个人生活,并不影响“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带来的感动。

唐诗在当代的审美存在

在唐代,诗就是人们的生活日常。而在当代,唐诗成了对历史的导览、对美的导览。唐诗是向导,当代人被它带到长安、广陵、白帝城,带上黄山、庐山、终南山,带入春晓、斜阳、塞下,带去夜泊、怀古、长相思。

作为唐诗的忠粉和研究者,南开大学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叶嘉莹从加拿大归来时,听到导游在一个个地点一首首地背诵唐诗,内心的家国情被唤醒,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中国古典文化的传灯人。叶嘉莹说:“诗歌的最大作用,是要让你有一颗不死的不僵化的心灵。”

1300多年前的唐诗,至今仍是汉语的基石

在日常生活中,“劝君更尽一杯酒”“月落乌啼霜满天”“何当共剪西窗烛”等句子中国人几乎是张口就来。唐诗被以各种方式直接用、化用或者挪用,出现在日常的聊天里,出现在广告里,也出现在孩子的名字里。

有人问:为何从小就要让孩子读唐诗?因为当你看到美景时,只会说“卧槽”,而他会淌出一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唐诗本身就是寻宝图,将人们引向那个最辉煌的时代、那些最丰盛的物质、那种最自信的文化心态;引向超然物外又有家国情怀,同时寻求生命真谛的生活方式,优化着当代人的审美情感和生活格调。

 

摘自《唐诗里有五万种活法》(原文作者:孙琳琳)

漓江出版社《<新周刊>2017年度佳作·和生命里的美好击掌相笑》

 

友好提示:本文为人民网文化频道官方微信号“文艺星青年” (wenyixinqingnian)出品,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谢谢合作! 

(责编:韦衍行、汤诗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云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云台》主演谈如何解锁历史人物
  • 王千源:别丢掉,对表演的热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