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牧歌》:再现昔日兵团生活

□本报记者  苗  春

2018年05月28日04:4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成泰燊在剧中饰演齐怀正

  军垦题材电视剧《大牧歌》刚刚在央视电视剧频道收官。该剧以“细毛羊之父”刘守仁为原型创作,以一对上海青年恋人林凡清和许静芝奔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经历为主线,再现了上世纪50年代兵团人的爱情、生活以及把一生献给边疆的精神,受到观众的喜爱。

  近年来,同类题材的影视作品频现荧屏,如《花儿与远方》《热血兵团》《戈壁母亲》《走天山的女人》《烈日炎炎》等。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名誉主席赵化勇说,写新疆兵团战士的电视剧很有必要,过去有过一些这方面的电影、电视剧,但还远远不够。“兵团对于新疆的发展、对于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这部剧反映了兵团人的创业艰辛、爱情历程,是很好的一部戏。”

  写出了兵团人崇高的理想和情怀

  《大牧歌》制片人、北京东方全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勇说,2007年播出的电视剧《戈壁母亲》真实再现了第一代军垦战士的生活,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牧歌》是韩天航继《戈壁母亲》之后创作的又一部剧。“2012年,我拿到了韩天航的小说《牧歌》,看后特别激动,有了把这部小说改编成电视剧的想法。”他介绍,《大牧歌》剧本四易其稿,花了将近两年时间。

  著名评论家李准非常喜欢这部剧,他说,这部剧与以往同题材电视剧的切入点和立意不一样,有突破有新尝试,最重要的一点是:该剧的两个男主人公大学生林凡清和部队转业干部齐怀正,他们的人生目标和动力都是为了实现自己建功立业的梦想,个人的追求又和国家的援疆号召相重合。为了事业,为了理想,他们也作出了巨大牺牲。中文天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浩说,这种情怀不是愤世嫉俗的,也不是风花雪月的,是有理想有担当的情怀,也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

  刻画了丰富而复杂的人性

  专家们认为,该剧摆脱了对人性的扁平叙事,不仅描写了人物的坎坷人生,赞美了他们的崇高理想,观众从中也能感受到主创对人性的思考。

  比如齐怀正这个角色,深受大家喜爱。“他是一个特级战斗英雄,在大漠深处的艰苦环境下忍受着精神上、生理上的痛苦,这一系列情节闪耀的是人性的光明。因为我也曾是一名军人,所以我能深切地感受到他身上表现出来的伟大的军人胸怀。”原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艺术局局长汪守德说。但文艺报艺术评论部主任高小立也指出,齐怀正虽然是英雄,但他也有点爱算计,也有虚荣心。她表示,这部剧刻画的是群像,里边主要的四男四女8个角色,人物有高尚的心灵,同时又具有人性的弱点。剧中还有一些爱情纠葛, 也体现出人性的复杂。

  展现了大美新疆的动人风情

  观看该剧,大美新疆高高的雪山、辽阔的草原、通透的云层、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不时出现在眼前,更可贵的是,“美丽风光与剧情、人物结合在一起,为人物命运提供了一种隐喻。”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指出。

  李准说,大美新疆的风土人情是该剧呈现出的亮点之一,大量雪山、草原、荒漠的镜头,成为该剧不可或缺的部分。壮阔、辽远的西北风貌,剧中无处不在,更凸显了人在这样的环境下的异常孤独寂寞,从而衬托出扎根这里的兵团人的崇高胸怀和远大理想。

(责编:冯粒、袁勃)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办好思政课 习近平这样划重点
  2. 小小螺蛳粉做成“三个百亿”大产业(人民…
  3. 人民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深层逻辑(庆祝…
  4. 博物馆说|记录南京大屠杀唯一动态画面的…
  5. 陈金虎任常州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