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城

后花园中的童年(故居·故事)

本报记者  刘梦丹摄影报道

2018年06月02日05:0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⑤

  ⑥

  在《呼兰河传》中,萧红描绘了她的故乡——如诗如画的呼兰城,这座北方的小城日后成为萧红一生魂牵梦绕的地方。如今,坐落在哈尔滨呼兰区南二道街204号的萧红故居早已经成为一张地方文化名片,一处著名的冰城旅游景区。

  萧红故居始建于1908年,这是一座带有大院子的四合院式北方民居(图⑤),青砖青瓦,具有浓厚的满族风格,显得古朴而典雅。故居分东、西两个院落,当年东院是萧红家人居住的地方,西院为租户所用。进了故居的大门,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2米高的萧红塑像(图⑥),女作家身着一袭旗袍抚脸端坐沉思远望,目光穿越了百年,看故乡的花开花落、云起云飞。萧红的身后就是她度过少年时期的老宅和后花园。

  这座后花园在《呼兰河传》中令人难忘而神秘。

  萧红是鲁迅的学生,是鲁迅先生发现并肯定了萧红创作《生死场》时的灵气和才华。有趣的是,从鲁迅的创作中我们知道了周家的后花园——百草园,读者也从萧红的创作中了解了张家的后花园——祖父和小萧红的乐园。不论是鲁迅还是萧红,后花园都见证了作家童年的乐趣和多年后对故乡的深情。后花园里童年的梦也是作家文学的梦。

  百年之前,萧红故居里那座祖父家的后花园,夏天“花园里边明皇皇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一切都活了。”到了冬天,“没有多少时候,大雪又落下来了,后园就被埋住了。”历史的镜头摇到当下,后花园里的春夏秋冬依四时景象而不同,当游人走过后花园狭长的小道,是否会想起作家寂寞而又热闹的童年,依稀听到小女孩被慈爱的祖父逗得天真快乐的笑声回响天际,草木无言,“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这时你会多少读懂萧红文字的优美与旷远。

  萧红童年住的地方是东院五间一排的正房,厨房在中间,两明一暗,一齐的玻璃窗子,青砖墙,瓦房顶,这一切都未曾改变。东边开首两间祖母屋子里的躺箱——北方也叫“炕琴”的长柜子还在,斑驳的漆皮诉说着一个管家祖母的正统与威严。另外两间是萧红父母的起居室,给游人留下难忘印象的是墙壁上的照片,萧红一生的成长大事记都可以在这组照片里找到影像。它们如同电影镜头一样,把20世纪有关萧红故居以及和萧红本人的故事串连起来,自然有了历史时空的沧桑感。

  从1986年萧红故居开放以来,萧军、端木蕻良、舒群、罗峰、白朗等作家先后来到故居并留影纪念。回想起来,这些当年风华正茂的朋友们来到萧红故居时都已是年逾古稀的白发老人了,他们望着墙上永远定格在31岁年轻的萧红,定有“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的人生慨叹。

  出了正房的门,可以望到西院两厢的布局,看见了漏粉的磨坊和拴车的马厩,这一切在《呼兰河传》中活灵活现,仿佛有二伯破皮鞋壳子依旧在院子里踢踢踏踏,老胡家小团圆媳妇仍然露出黑黑的憨憨的笑,磨坊里冯歪嘴子家没有席子的土炕上两个孩子还在等着食物……当年西院里那些卑微无助的穷苦百姓给萧红幼小的心灵带来冲击。在她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故乡以鲜活的生命质感复现于她的文字中,倾注了萧红毕生的才华和力量,因而《呼兰河传》的文笔灵动而飞扬,温暖而悲悯。

  对于萧红来说,呼兰城老家曾经是她长大读书接受新知之后一定要逃离的封建大门,通过这道门槛,才有了现代女性作家萧红的新生。现在大门依然是这座大门,意义却不同了,大门永远向热爱、怀念萧红的游人免费敞开,两扇黑漆大门上方金色的“萧红故居”四个大字显得亲切敦厚。

  当然敞开的大门也让游客第一眼就望见了宽敞的院子里萧红的端坐的全身塑像,驻足在这位女作家塑像前,迎着萧红的目光,体会她眼里流露出的温暖与亲切,每个人都会感觉到与萧红相遇了。一个作家用生命的才华和力气让她的家乡呼兰城永远流传,后人记住了《呼兰河传》,也记住了作家萧红。

  

  ■小贴士

  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南二道街204号的萧红故居,是中国著名左翼女作家萧红的出生地。始建于1908年,后辟为萧红纪念馆。1986年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纪念馆每周一闭馆,周二至周日8:30—16:30对外开放。游客可在哈尔滨市南岗区公路大桥站点乘坐发往呼兰的班车到达场馆。入馆需持有效身份证件,免费参观。


  《 人民日报 》( 2018年06月02日 05 版)
(责编:冯粒、袁勃)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办好思政课 习近平这样划重点
  2. 小小螺蛳粉做成“三个百亿”大产业(人民…
  3. 人民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深层逻辑(庆祝…
  4. 博物馆说|记录南京大屠杀唯一动态画面的…
  5. 陈金虎任常州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