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2000多年,如今创新剧目、研发衍生品

莱西木偶闯市场(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

本报记者  潘俊强

2018年07月09日04:3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姜玉涛在演示莱西木偶戏。
  本报记者 潘俊强摄

  品百味人生
  看人民映像

  初见莱西木偶艺术团团长姜玉涛,他就带着记者在他的莱西木偶艺术馆转了一圈。

  “这是1978年在莱西岱墅出土的西汉时期的大木偶,身高193厘米,各个关节均可活动,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个头最大、年代最久、保存最完好的木偶实物,有‘天下第一偶’的美誉,我这艺术馆里的大木偶是仿制品”,姜玉涛指着艺术馆里一尊用玻璃隔离起来的大木偶说,“有了它才有了今天的木偶戏,莱西也因此被称为木偶戏的发源地之一。”

  历经2000多年,莱西木偶兴盛过,也近乎绝迹过。如今,作为非遗项目莱西木偶的第五代传承人,姜玉涛在思考怎样让莱西木偶活起来、火起来、传下去。

  “传承人越来越少,差点就失传了”

  据介绍,就木偶而言,在我国,主要有杖头木偶、布袋木偶、提线木偶三大类。莱西木偶戏所用的木偶属于杖头木偶,其木偶身高0.6米至1米不等,传统木偶头部多是以实木雕刻而成,内藏机关,嘴眼可动。也因如此,木偶比较笨重,机关较少,动作不够丰富。这也是莱西木偶戏发展的短板之一。

  “木偶戏,在戏剧当中属于特殊门类。”姜玉涛随手举起一个木偶边表演边介绍,“演员左手举主杆,用来控制木偶头部、面部的动作;右手执操纵杆,负责两只胳膊还有手上的各种动作。看木偶表演,实际上就是看演员表演。”姜玉涛说,演员演的好坏决定木偶戏出彩与否。就莱西木偶戏而言,表演时讲究举功、捻功和步功。举功要举得稳;捻功则是操作机关,控制各种动作要准;步功则能体现木偶比较大的动作。

  “目前,据我了解,除了莱西木偶艺术团,山东宁阳还有一对老夫妻会木偶戏,传承人越来越少。”姜玉涛深感责任重大,“当年,莱西木偶戏差点就失传哩!”

  倪奉先,莱西木偶第四代传承人,也是姜玉涛的师父,16岁开始接触木偶表演,20岁左右就带着十几人的木偶戏班子表演传统木偶戏。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的娱乐生活越来越丰富,对传统艺人而言,市场之路不好走,木偶戏就渐渐淡出大众的视野,倪奉先的木偶也锁在柜子里很多年。直到2008年,莱西木偶戏被普查民间文化的莱西市文物管理所发现,就此得到了一定的保护和传承。

  2010年5月,现为莱西木偶艺术团导演的吕旭东找到当时做电脑配件生意的姜玉涛,“知道你喜欢传统文化,带你去看个景儿。”木偶栩栩如生,唱腔专业地道,姜玉涛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倪老爷子看我比较活泛,也想把他的绝活传给我。”姜玉涛就这样接棒,成为莱西木偶的第五代传承人。

  “孩子对木偶感兴趣,那就多创作些儿童剧”

  2012年,姜玉涛改组成立莱西木偶艺术团,并建立了莱西木偶艺术馆,主要展示莱西木偶历史渊源、木偶制作工艺和木偶表演艺术。至今,他已经投入近200万元。

  木偶戏的传承,没人不行。剧团现在有10多个专职演员,“我们每个人都是多面手。”姜玉涛说,导演不仅要导戏,还要做泥塑;女孩做木偶穿的服装,“我从小跟我爹学的木匠活,就做雕刻。”

  “木偶制作、剧本编写、剧目编排等,我们样样都会。”剧团演员展曼曼笑言自己是一名女汉子,“就连演出搭台、吊帷幕也要自己干。”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剧团人手的掣肘。“好在我们这儿都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这令姜玉涛比较欣慰。在他看来,只有不断创新,木偶戏才能走得长远。现在创新的纸制偶头采用“翻模”技术,转向灵巧轻便、便于控制,机关多样,动作也更加丰富。

  对于木偶戏的表演,莱西木偶艺术团也从戏曲为主转向儿童剧,充分挖掘儿童市场。“孩子对木偶感兴趣”,姜玉涛说,“那就多创作些儿童剧。”团队在改良老剧目的同时,还创作出七八个新剧本。

  木偶戏,往往有帷挡,人在幕后操纵木偶,木偶在上面表演。观众好奇木偶是怎么被操纵的,不少小孩会偷偷到幕后去看。“抓住观众的好奇心,我们的木偶表演就成功了一大半。”据姜玉涛介绍,现在他们从幕后逐渐走向台前。比如,莱西木偶艺术团把四川变脸艺术融入木偶戏中,操纵木偶的演员和木偶同时变脸,“这项绝活在新西兰表演时,场下观众尖叫声连连,直呼神奇。”姜玉涛说,借鉴其他剧种中的新奇元素,也让木偶戏有了新的生命力,艺术团还走出国门,到美国、日本、新西兰等国演出。

  “走市场之路是共识,关键是如何走才对路”

  “谈到传统表演艺术,走市场之路是大家的共识。”姜玉涛坦言,关键是如何走才对路。他刚从新西兰回来不久,“真过瘾,一连演了9场。”姜玉涛没想到,语言障碍被木偶的肢体语言消解了不少,外国人也能看懂,还挺受欢迎。

  国内市场也在好转。莱西木偶艺术团每年有五六十场演出,基本能够盈亏平衡。“只要有演出需求,艺术团都会去表演。先活下去,让演员们吃上饭,才能谋下一步发展。”姜玉涛说。

  展曼曼是学农学的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来到莱西,一看到木偶就动了心,到现在已经6年。“收入不多,但我很喜欢,我也相信莱西木偶会发展得越来越好。”展曼曼说。

  “他们的工资才2000多元,还是太低了,靠兴趣和情怀留在这里。”姜玉涛说,用待遇留人,是他下一步奋斗的目标。

  莱西木偶艺术团与莱西木偶艺术馆在一起,这里既是排练的地方,也是展示木偶艺术品的地方,唐三藏师徒四人、白雪公主、芭比娃娃等木偶都放在陈列柜上。“这些都是小号木偶,便于儿童把玩,也可以出售。”姜玉涛说。

  灵感来自一次儿童剧表演,不少家长问能不能买个木偶给孩子玩。“对孩子来说,我们的木偶太大太重。”姜玉涛说,“而且纯手工制作的木偶单个成本要五六千元,家长们肯定也接受不了。”为了将木偶小型化,降低成本,姜玉涛联系了一家玩具厂,批量生产小号木偶。往后,只要去演出,姜玉涛就带着这些待售的小木偶,每个能卖100多元。“第一次就卖了五六千元。”展曼曼说。现在,销售小木偶已经成为艺术团收入的重要来源。

  对于未来,姜玉涛特别希望有一个固定的小剧场,还打算依托木偶艺术馆,用艺术展览、手工体验等吸引人们关注木偶戏,继续研发、营销衍生品。“我还想建木偶动漫基地,让木偶动漫在电视、网络上播放,我这胃口是不是有点大呢!”姜玉涛笑着说。不过,思路清晰的他,没准能在市场上为莱西木偶蹚出一条路。


  《 人民日报 》( 2018年07月09日 23 版)
(责编:袁勃)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学好“四史”,传承红色基因(人民时评)
  2.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发布1名干部任前…
  3. 青海省委组织部发布一批干部任前公示
  4. 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参评作品目录
  5. 肩负起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