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运用个体之能与集体之力(图画中国·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当代性③)

林  木

2018年08月19日07:2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从2005年启动“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到2011年启动“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再到2017年启动“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和“中华家园”美术创作项目……近年来,文化部和中国文联等组织实施了数项重大美术创作工程,从表现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到反映近百年中华民族奋斗史,再到今天生活的时代新貌,都有大型主题性美术创作予以呈现。继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批主题性美术创作之后,美术界又一次掀起大规模、长时段主题性美术创作的热潮。

  相较于五六十年代的主题性美术创作,当下主题性美术创作不仅类型多样、形式多元,有许多新意盎然的突破,反映出今天美术界生气勃勃的现实和用美术“讲好中国故事”的追求,而且组织精心,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创作程序。例如在历史题材创作方面,相关部门组织服装史、器物史、风俗史等方面的资深专家,参与历史题材选择和全程创作指导,以保证历史画创作的真实性。同时,一些大型作品的创作,组成集体创作队伍。然而,态势向好,结果却未必都理想。国家全力推动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根本在于出人才、出精品,怎样最大限度地落到实处?值得组织者以及创作者深思。

  创作未必都理想,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美术界缺乏真正长于且一直从事主题性美术创作的艺术家队伍。这在雕塑界或许不是问题,因为公共雕塑创作是雕塑家专业所在,他们参与主题性创作普遍驾轻就熟;这在强调写实、能驾驭大场面的油画界也相对好些,但在中国画界则堪忧。中国画界最重要的两大画科——花鸟画和山水画,这些年倡导“写意精神”,“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抒情畅怀是其主要趋向。人物画创作者,平时也多创作有笔情墨趣的小品。当下的中国画名家大多为上述类型。名家拿项目相对容易,但如果创作手段有限,在参与大型主题性美术创作时,便会出现一些长于水墨人物小品的画家或者知难而退,或者临时改变画风,即使有坚持写意者,也多沦为小品放大、连环画拼图……少有优秀作品问世。

  对于主题性美术创作而言,并不是说写意水墨类绘画与历史题材结合完全不可能,当年黄胄、李震坚、方增先、周思聪等大家,都有用水墨写意处理主题性创作的成功例子,只是现在的写意画家们,不论是人物造型、性格表现、人物间关系,还是画面笔墨间呼应安排、结构虚实处理上,都普遍缺乏处理大场面的经验。

  不得不承认,近些年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蓬勃发展,有太多画家迎合市场需求而创作,即使是以主题性绘画名世的一批画家,随着这一风气的变化也多多少少放弃了这一费时费力的创作类型。还有不少创作者从未或极少创作大型主题性作品。凭借在社会上宣扬的名声,或许可以踏入大型美术创作工程的门槛,但艺术创作却容不得半点虚假。所以,参与创作工程的画家,临时客串创作尴尬露怯者有之,不顾情节需要以人物相拼凑而成大画者有之,以创新为名在历史画中以符号堆砌而不知所云者有之……有些看似是形式创新,实则是捉襟见肘。平时艺术积累的缺乏,关键时刻全都成了创作短板。

  对于当下主题性美术创作而言,最严重的问题还在于创作者理想乃至信仰的缺失。与五六十年代一批有理想、有激情的艺术家主动参与创作不同,今天的美术界,并不是所有艺术家都具有丹青铸史的艺术理想和激情。对艺术缺乏全身心投入的才情,替代方案也就随之而来。例如,在当下主题性美术创作中,习惯于成立创作组。对于大型创作而言,集体创作本来无可厚非。但现实却往往离集体创作的初衷相去甚远。在名利熏染下,不少创作组由有名望、有地位的画家乃至官员画家牵头拿项目,但实际绘制工作却由学生或徒弟完成。艺术史证明,可以传世的艺术精品,当以统一成熟的并具有个性风格的精湛技艺为特征。可惜的是,在这几次主题性美术创作工程中,从头至尾以个人之力完成作品,且具备成熟鲜明个性特征的作品并不是太多。这一现象也说明,主题性美术创作的高手和“实力派”人物并不太多。无论中西,一旦创作者缺乏全身心的激情投入,要想创作出既感动自己又感动观众的传世杰作,是绝无可能的。这对以情感表现为本质特征的艺术来讲,无疑是应该引起重视的严肃问题。

  现实问题是反思之镜。在国家的重视与推动下,假以时日,相信主题性美术创作一定会在对问题的正视中日渐兴盛,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创作队伍。当下,整个美术界对主题性美术创作工程的热情介入就是鲜活的明证。而这几次大型创作工程中涌现出的不少优秀艺术家和优秀作品,也显现出中国艺术家日渐自信和自觉的表征。


  《 人民日报 》( 2018年08月19日 12 版)
(责编:冯粒、袁勃)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学好“四史”,传承红色基因(人民时评)
  2.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发布1名干部任前…
  3. 青海省委组织部发布一批干部任前公示
  4. 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参评作品目录
  5. 肩负起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