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最后的棒棒》:只要脚踏实地打拼终会拥抱幸福

袁云儿

2018年08月20日08:31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只要脚踏实地打拼终会拥抱幸福

  《最后的棒棒》剧照

  18日晚9时,导演何苦还在前往贵州桐梓的高速公路上。他所到之处,不是城里的电影院,而是各地县城、农村的露天电影放映点。在那里,他拿出自带的放映设备,撑起幕布,免费为观众放映这部笑中带泪的电影《最后的棒棒》。

  该片已于上周五上映,不过排片和票房惨得让何苦都“不好意思讲”。他说,影院不给他排场次,他就“自己给自己排”,这一流动放映没有固定计划,只要观众愿意看,他就愿意一直放下去。目前,他已经放了20场,在重庆的“棒棒公寓”放过,在山沟里给村民放过,最少时观众只有三人。“农村人不会给你面子,电影不好看他们就回家睡觉去了。但他们都还挺给我面子的,基本上都坚持到最后。”他笑言,这就是一部拍给最普通观众看的电影。

  电影《最后的棒棒》得追溯至2015年的同名纪录剧集。当时,重庆退伍军官何苦揣着一千三百多块钱,请了一个曾在婚庆公司打工的摄像师,住进了重庆自力巷53号棚户区。这里,是山城“棒棒军团”的聚集地之一。重庆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棒棒这一特殊职业,一根楠竹棒,一卷粗麻绳,一双解放鞋,就是他们的全副装备。从商品卸货装船,到市民买把小菜,下力气的活儿他们都能干。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劳动方式的改进,曾经穿梭于山城大街小巷的棒棒,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何苦花了一年时间“卧底”,与棒棒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爬坡上坎,负重前行,同时用镜头记录下了几位棒棒最真实的生活状态。纪录剧集《最后的棒棒》诞生后,立即引发了巨大反响,豆瓣评分至今仍高居9.7分。有网友评价,作品中体现的坚韧、执着等人性光辉是真正的社会财富。

  剧集拍完后,何苦对棒棒们的记录却没有停止。作品里的几位棒棒都已转行,有的回到农村种地,有的还在城里打拼,有的健康恶化,还有的居然赶上了互联网这趟车,当起了“网红”。何苦每隔三五天就会跟他们联系交流,问问家里的情况,有没有什么事情要做。哪位棒棒的生活有了新进展,他就会赶过去跟踪拍摄。“很多网友一直在问,当年的棒棒们今天生活得怎么样?这部电影就是迎合他们的呼声,给出一个回答。”

  追踪几位棒棒的人生轨迹,何苦最大的感受是:在这个年代,只要脚踏实地打拼自己的日子,终归会拥抱幸福。何苦说,自己出生于1975年,算是改革开放的同龄人,他希望能从底层人物的视角看待这些年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变化。

(责编:邹菁、吴亚雄)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学好“四史”,传承红色基因(人民时评)
  2.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发布1名干部任前…
  3. 青海省委组织部发布一批干部任前公示
  4. 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参评作品目录
  5. 肩负起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