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图书能带来“诗与远方”吗?(读者之声)

□ 袁跃兴

2018年10月26日06:3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图片来自网络)

  旅游图书是伴随着我国旅游市场崛起、大众休闲旅游文化意识苏醒发展起来的。早期旅游图书大都是实用指南类,谈不上文学性。

  随着互联网兴起,旅游网站以及生活服务类App的使用,大众审美意识的觉醒,传统指南类、资讯类旅游书渐行渐远,旅行书也从“美景”记录转向“自我”表达,大量基于个人情感、带有文学描写的游记登上书店、机场和咖啡馆的货架,进入畅销榜单。

  前几年见过一本畅销旅行散文集,作者足迹踏遍欧、亚、非十几个国家,卖力写了近300页。翻开一看,一半是照片,一半是恋爱记录,末尾还附上了情感指南,不仅内容注水,过于私人化,也有违探险、发现和获取思想的旅行本意。

  许多旅游图书采用了同样的浪漫套路:封面是开阔的公路风景照片,插图往往是不露全脸的旅行者,或背对镜头伸出手,或坐在背包上;腰封注明“出走×年”“××种放纵人生的旅行”“这辈子一定要去的××”“你和××之间,只隔着一张火车票”等字眼,包装上的文字诸如“诗与远方”“理想”“自由”“漂泊”“逃离北上广”等,号召人们丢下现实所有的疲倦烦闷,远离繁华,走向空旷。

  一位深知旅行意义的作家,指出这类旅行书是“伪旅游文学”,“看似为一些读者创造了宣泄情绪的出口,但禁不起现实旅行的考验和挑战。因为,一颗说走就走却自我膨胀的心,往往会让旅途最终不尽如人意”,“用浪漫元素包装出的远方,刷的只是自我存在感,眼前所见也注定偏狭”。

  今天,物理空间上的距离正在缩短,“诗与远方”正在消失:旅行的便捷化,削减了单纯的风景描写和历史介绍的吸引;人们通过电视、互联网,欣赏全球美景,再没有哪里是神秘的,文学中的“旅行的意义”正在被消解……

  所以,那种流行畅销的“伪旅游文学”,徒有一点“文艺范儿”的旅行图书,打动不了读者那颗热爱“诗与远方”的冲动和冒险的心。读者需要的,是一种自我和灵魂的观照,或行走于内心世界的道路,或从现实存在的困境中逃脱,寻找自然之美,让生命获得新的经验……

(责编:岳弘彬、曹昆)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学好“四史”,传承红色基因(人民时评)
  2. 青海省委组织部发布一批干部任前公示
  3.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发布1名干部任前…
  4. 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参评作品目录
  5. 肩负起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