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定档 导演:要成为国产科幻片的突破

袁云儿

2018年10月26日09:04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要成为国产科幻片的一次突破

  昨天,电影《流浪地球》在中华航天博物馆宣布正式定档2019年大年初一上映,该片导演郭帆,原著作者刘慈欣,主演屈楚萧、李光洁、吴孟达、吴京等首次全阵容亮相。这也是刘慈欣第一部被搬上大银幕的作品。

  1999年,刘慈欣发表中短篇小说《流浪地球》,此书为他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特别奖。在故事描绘的未来世界里,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已无法生存。面对绝境,全人类开启了“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人类新家园。

  郭帆表示,他做导演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喜欢科幻片,但他从小就觉得很奇怪,“一直没有看到国产科幻片”。让《流浪地球》成为近几年国产硬科幻电影的一次突破,也是他这几年创作的动力。

  之所以选择改编《流浪地球》,则是他在比较刘慈欣多部小说后做出的决定。“2015年我看过刘老师的三部作品,觉得《流浪地球》是我们现阶段最容易搬上银幕的一部。”他说,电影除了通过宏大的特效场面带来视觉奇观,还以现实为基础,基于中国文化来创作。片中展现了中国人特有的对家的情感、对地球家园的依恋,这种“家”的概念是影片定档春节档的重要原因。

  影片历时三年筹备,2017年5月正式开拍。拍摄前,团队制作了8000余格的分镜、30多分钟的动态预览。郭帆专门邀请了四位中科院科学家一同探讨,最终建立了一套严谨的世界观。他认为,中国的科幻电影,文化内核和美学呈现必须是中国的,这样观众才会认同并产生共鸣。

  作为原著作者,刘慈欣对电影改编表现出了相当大的包容度。他说:“电影跟小说是不一样的艺术,遵循的规律不一样。电影的主要创作者是导演、编剧、制片人,对小说肯定会有很大的改动,原著作者也应该理解他们,给他们足够的自由。”他表示自己很期待看到自己笔下的场景被呈现在大银幕上,“让地球变成一个宇宙飞船是很有画面感的,非常适合大银幕”。

  继《战狼2》后,吴京成为该片的主演和出品人之一,他在片中饰演一位中国航天员。“这个角色没有故意高大上,而是非常人性化的一个父亲形象。这一身份最初吸引了我。片中一些父亲为儿子无畏付出的情节,让我想起了我的大儿子出生时早产,在ICU待了十几天,病危通知书都下了。当时我想,把我的命拿走都行,请把我的孩子留下来。”吴京说,片中角色让他感同身受,与其说这个人物是一个航天员,不如说他是一位生怕对孩子有歉疚的父亲。

  之所以愿意接拍该片,吴京坦言,他在郭帆身上看到了当年筹备《战狼》时孤注一掷的自己。“中国科幻片一直没有人拍,如果还不拍,又会落后别人五年十年。总得有人去拍,我不支持,谁支持呢?我是抱着当炮灰的心态来拍的,但也许这事儿就成了呢?”

(责编:邹菁、吴亚雄)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学好“四史”,传承红色基因(人民时评)
  2. 青海省委组织部发布一批干部任前公示
  3.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发布1名干部任前…
  4. 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参评作品目录
  5. 肩负起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