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人虽已没 千载有余情(墙内看花)

□苗  春

2018年11月05日05:1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金 庸

  在这草木摇落、万物凋零的深秋,陆续有数位知名文化人离开我们,魂归道山,岂不令人悲哉。这其中,最年长并引发最广泛震动和哀痛的,是香港的金庸。他是著名报人,也是蜚声海内外、有华人处即有其读者的武侠小说泰斗,而更多民众了解他、熟知他,则是通过他的小说改编的那些影视作品。可以说,金庸武侠小说是近几十年来,中国内地和港台地区最大、最好的影视IP,如果没有他的武侠小说作为母本,中国的武侠电视剧、电影创作,恐将面临巨大的缺失,影视史或许将改写。

  1955年,金庸初写武侠小说,开山之作为《书剑恩仇录》,此书成功之后,又在短短的几年内创作了《碧血剑》《雪山飞狐》和《射雕英雄传》等作品,十余年间他写下15部洋洋大作,“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再加上《越女剑》,华人世界几乎家喻户晓。据悉,1960年,香港地区就将他的《神雕侠侣》搬上银幕,几十年来,金庸作品频频被改编为影视作品,成为几代人难忘的回忆。许多金庸作品被不断翻拍,有的甚至隔几年就翻拍一次,但每次都有大量海内外金庸武侠小说和影视剧的拥趸,反复比较品评,常年乐此不疲。这其中,83版《射雕英雄传》、94版《倚天屠龙记》、95版《神雕侠侣》、97版《天龙八部》、98版《鹿鼎记》以及2017版《射雕英雄传》,都被粉丝津津乐道。

  上世纪80年代初,广州的一家杂志开始连载《射雕英雄传》,金庸武侠小说正式进入内地。1994年,三联书店出版了金庸小说全集。北京大学教授陈平原认为,金庸在历史、文化、宗教、民俗等方面的学养,使他超越小说家的能力、视野和襟怀,小说特别适合于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及其本人善于在影视方面拓展,是金庸武侠小说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自金庸以1元的价格将《笑傲江湖》的电视剧改编版权卖给中央电视台起,以张纪中等为代表的内地影视人,也前赴后继地将金庸武侠小说进行翻拍。每一次改编的电视剧播出,都会引发媒体和观众对原著和电视剧的新一波热潮。“80后”电视人梅子笑回忆青少年时代读书、看剧经历时说,“我从琼瑶小说学会诗意表达和爱情至上,从金庸、梁羽生小说里体会江湖家国。一些民族文化潜意识,比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江湖之远庙堂之高;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甚至儒释道的和谐融洽,都是他们帮助完成建构的。”

  我国自来有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之分,也有经典文化和流行文化之别。数十年来,金庸武侠小说究竟属于前者还是后者,依然存在着争议。但流行文化的影响力、感染力和渗透力,则是毋庸置疑的。风起云涌的流行时代,演客如烟,看客如云,陈平原认为,金庸武侠小说及其改编的影视作品,比纯文学创作更便于观众、读者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因为纯文学作品往往专注于刻画人物性格、探究人性、触及灵魂,对外在的历史文化背景反而不是特别关注。无论如何,60多年来,陶冶读者、成风化人,金庸小说及其改编的影视剧做到了,至于将来,也会是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责编:马昌、袁勃)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学好“四史”,传承红色基因(人民时评)
  2. 青海省委组织部发布一批干部任前公示
  3.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发布1名干部任前…
  4. 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参评作品目录
  5. 肩负起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