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精神与气魄(艺坛走笔)

张逸良

2018年12月09日05:0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时下,众多艺术展和高等美术院校的毕业展中,工笔画越来越多,写意画越来越少,即便有写意画,“写”出精神、“写”出气魄的佳作也不够多。近日,“法古禅心——纪念李苦禅诞辰120周年艺术展”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引发业界广泛关注。作为中国大写意花鸟画大家,李苦禅的艺术实践,为解决当代中国写意画创作发展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提供了指引。

  李苦禅出生时正值清末,时局动荡,民不聊生。成长在鲁西平原的他有几分豪壮之气,并体现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虽然写意画重在表达个人旨趣与追求,并不直接触及时代变迁,但它与现实世界始终保有密切关联,与个体生活、精神气质始终息息相关。在李苦禅的画中可以看到,坚信“人无人格,画无画格”的他,尽管命运多舛,却以雄强的笔墨,写铮铮铁骨。无论是描绘雄鹰远瞻、风竹苍鹭,还是清雅荷塘、墨叶红花,他都坚持从更远、更广阔的时间与空间视角,反映民族文化,彰显民族气概,呼唤时代精神,表达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注重以时代与生活为命题,从现实中挖掘素材,以艺术化的表现手段实现对主题的提炼与升华,从而彰显人文精神,体现人文关怀,成为那个时期有担当的美术工作者的艺术追求。“胸中立丘壑”,才能“笔下写豪情”。这同样应该是新时代美术工作者的方向与担当。

  写意画既不追求极目所知的“表象”,也不盲从目力所不及的“抽象”,而是要创造以心目妙悟的“意象”,既强调过程美,也强调结果的意象美。这种“意象美”,广泛存在于中国各种艺术形式之中,且互有关联。所以,画家的功夫不仅要用在纸上,还要用在纸外,须从文学、音乐、戏剧、舞蹈等各种艺术形式中汲取养分,不断提升个人修养,广纳博收,为我所用。李苦禅认为,中华文明是一个很大的整体,作画只是小道;比绘画高的是书法,再高一层是诗文,更高一层为音乐,最高的一层,则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如果画家在作画之上的诸层能有所修为,文化底蕴自会丰厚,自能“写”出精神与气魄。

  写意画创作,还需倡导中西艺术理念融通互鉴。西画注重写实,强调明暗关系与透视方法;西方美术教育以素描为基础,着重造型训练。这虽与中国画及其教学路径迥然不同,但对西方艺术理念的适当借鉴、改造和融合,可赋予写意画创作更广阔的表现空间。1925年,李苦禅曾与好友发起成立“中西画会‘吼虹社’”以提倡新国画运动。在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系任教期间,他借用罗丹派雕塑观念让学生更加生动地理解“写意手段过程之美”,同时打破传统中国画教学“重临摹轻写生”的沉疴,带领学生走向自然,强调“写生为本、临摹为用、不断创作、示范教学”。也正是因为有西画功底,李苦禅在画面构图和形象创作上更加游刃有余,既能准确造型,又能自如掌控写意画“写”的尺度。这些经验都值得当代美术工作者深入思考借鉴。

  写意画是传统文化的高度凝练,更是时代精神的真实写照。从创作和教育两条线入手,重新认识中国写意画的内涵与价值,探索笔墨在表现上的诸多可能,才能诞生更多“写”出精神、“写”出气魄的艺术精品,推动中国写意画创作从“高原”走向“高峰”。


  《 人民日报 》( 2018年12月09日 12 版)
(责编:马昌、袁勃)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学好“四史”,传承红色基因(人民时评)
  2. 青海省委组织部发布一批干部任前公示
  3.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发布1名干部任前…
  4. 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参评作品目录
  5. 肩负起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