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改革开放四十年,文化大家讲述亲历——
见证人·第十九期|李光羲:为人民抒怀 为时代而歌
编者按: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不仅源自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源自我们的文化积淀和精神信仰,更源自五千年来中华民族产生的一切优秀文艺作品,以及创作这些作品的德艺双馨的文化大家。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怀揣对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敬畏之心,人民网推出融媒体文艺栏目《见证人丨致敬改革开放40年·文化大家讲述亲历》,邀请改革开放40年以来当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艺术大家,分享其求艺之路的艺术探索与思想感悟,呈上对改革开放40年文艺发展最具诗意的表达,通过有情感、有温度、有底蕴的人物呈现,彰显艺术作品的时代之美、信仰之美、崇高之美。
本期节目带您走近著名歌唱家李光羲。“歌者的才华是将生活凝练成音乐。”改革开放初期,一首《祝酒歌》乘着春风而来,唱出了人们欢欣鼓舞的心情与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北京颂歌》、《周总理,您在哪里》、《鼓浪屿之波》……一首首动人的歌曲,拨动无数人的心弦。恰逢改革开放四十年之际,记者专访著名歌唱家李光羲,与他一同感怀歌唱事业的光荣岁月,展望新时代的音乐气象。
11月的京城,枫林尽染,玉露生寒。90岁著名歌唱家李光羲的家中却暖意融融,随处可见舞台演出照、文艺界友人合照、携夫人旅行世界的留影,以及几百个不同城市的冰箱贴,共同留住了时光的印记。在众多奖杯中,一张金色的唱片格外醒目——1989年《祝酒歌》荣获中国首届“金唱片奖”。
“好的歌曲能够住进听众的思想与灵魂之中。”不同于舞台上流光溢彩的明星形象,舞台下的李光羲和善可亲,说话间笑意不时随眼神流露出来。改革开放初期,一首《祝酒歌》乘着春风而来,活泼的旋律、振奋的歌词,唱出了人们欢欣鼓舞的心情与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在此之前,他已因演唱《北京颂歌》、《周总理,您在哪里》、《鼓浪屿之波》等歌曲,获得广大观众的喜爱。
“歌者的才华是将生活凝练成音乐。”恰逢改革开放四十年之际,记者专访著名歌唱家李光羲,与他一同感怀歌唱事业的光荣岁月,展望新时代的音乐气象。
“祝酒歌是民族的欢乐,是广大人民的欢乐”
记者:1979年央视春节晚会,您演唱了描绘未来美好憧憬的《祝酒歌》,传遍了大江南北,受到全国人民的欢迎,当时为何会创作这样的歌曲?
李光羲:改革开放后剧院恢复业务,在一次排演时女中音苏凤娟正在看一首歌,是施光南创作的《祝酒歌》。她询问我的看法,我拿起歌谱哼到三分之二时就激动起来——这首歌太棒了!欢快活泼的旋律、振奋人心的歌词,形象地描绘了改革开放初期人民欢欣鼓舞的心情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从那时起《祝酒歌》就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后来在一次外宾接待演出中,我在人民大会堂唱响了这首《祝酒歌》,获得了全场观众和外国国宾的热烈掌声。1979年中央台春节晚会上,我在全国观众面前又一次唱响《祝酒歌》,歌声点燃了人们压抑许久的心情,一时红遍大江南北。可以说,《祝酒歌》是改革开放的一只号角。
记者:《祝酒歌》录成唱片后,短时间内售出100万张。您凭借此曲获得第一届中国金唱片奖。《祝酒歌》在当时为何能够获得如此热烈的反响?
李光羲:如果一首歌能够唱进人的心里,住进人的灵魂里,那么它就是成功的。祝酒歌所描绘的不是个人的欢乐,而是民族的欢乐,是广大人民的欢乐。改革开放后,人们需要一种振奋的精神,这首歌引起了亿万观众的共鸣,所以广大人民群众才会发自内心地喜欢它、传唱它。这首歌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伴随着国家的繁荣发展,整整传唱了40年。每当唱起这首歌,都会让大家感受到新生活的喜悦。应当说,《祝酒歌》是时代的烙印,是时代的感动。
图为中央歌剧院50年前演出《货郎与小姐》的剧照。男女主角分别是李光羲(右)和罗祈祖
记者:您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因主演中外歌剧名篇而获得声誉,《祝酒歌》又一次拉开了您新时期“歌曲黄金时代”的序幕。改革开放为您带来了怎样的机遇?
李光羲:艺术创作需要思想解放。改革开放后宽松的创作环境、充裕的物质生活,让我的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都享受到充分的自由,激励着文艺工作者创作焕发出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作品。我很荣幸演唱过许多蕴含丰富内涵的歌曲,以歌唱的方式记录时代的进步,我感到自己的价值得到了体现。通过歌唱、表演,我能够服务生活、服务社会,通过自身努力体现我的个人价值,这是我的自觉行动与艺术追求。
记者:从1978年到2018年,您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歌唱事业的发展,在您看来,改革开放为中国歌唱事业带来怎样的影响?
李光羲:改革开放后,我国音乐人创作了一系列有特色、真切动人的歌曲,这就是最醒目的成就。我们的创作者在题材和立意上能够植根现实生活,在歌声中,展现着新中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美好生活,彰显出伟大时代的音乐创作应有的气象。
艺术中仁爱为怀的人文精神重焕生机。改革开放后,歌唱事业更加深入人心。真切动人的歌曲让人感受到实实在在的生活。歌曲中蕴含对人间真情的呼唤和表达。在关乎人心的歌声中,我们依旧能够感受到中国风格的味道,传统文化始终是文艺创作的重要宝库,既是民族的根,也是音乐创作的动力和源泉。
李光羲所获部分奖项 中间为“金唱片奖”
“好的歌曲能够住进听众的思想与灵魂中”
记者:除了演唱经典曲目,您还会演唱流行的、年轻人喜欢的歌曲,是怎样的契机让您接触流行歌曲的?
李光羲:改革开放后,以邓丽君为代表的流行音乐传入大陆,打开了音乐的新境界。通俗音乐的优美、轻松与抒情,迅速赢得人们的喜爱。80年代初,舞台呼唤好听的通俗音乐,我不甘心落伍于时代潮流,所以开始学唱流行歌曲。
流行歌曲的突出特征是鲜明的时代感,即使是爱情题材,同样蕴含着真情。音乐本身是一种手段,通过我的演绎赋予它新的解释和深刻的内涵。
记者:我们听到一种说法:“李光羲是让观众流泪的演员”。为什么会有这种评价?
李光羲:好的歌曲能够住进听众的思想与灵魂之中。我在演唱时,常看到现场有观众在哭。很多人听歌之后跟我说:“光羲老师,您把我感动了,我都流泪了。”甚至有人说:“李光羲是让观众流泪的演员”。因为不仅仅是音乐感动了他,内容更感动了他。不论是《周总理,您在哪里》这种悲伤的歌,还是最近我演唱的《让我欢喜让我忧》,这些歌扎到人的心里,歌中有岁月的味道,有情感的回忆。
打动人心的首先是真实反映生活的歌曲。听众在艺术中照见自我思想与生活,唤起内心的共鸣,这就是动人的关键。其次,艺术讲究简单的三个字:“美”、“明白”。“美”塑造的是艺术的本质;而“明白”则是要让人知道美在何处。
记者:您拥有几十年的演唱生涯,在您看来,一首歌曲怎样才能有强烈的感染力?
李光羲:明星之所以被称为“明星”,是因为他如同天空的星辰一样,在人们的心中起到指明方向的作用,几分钟之内,就因作品触及人们的心灵的而感到激奋。
歌者自己对生活有准确而深刻的理解,凭借自身对生活的感悟诠释歌曲,唱出人类共有的精神体验,才能拉近与听众心灵的距离。想要以情动人,就要将歌曲创作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通过与生活相遇的灵感,转化为生活的感悟和理解。深耕生活沃土、心系人民群众的艺术作品,才能够迸发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歌声动人心弦,是因为它不仅仅是歌颂小情小调,而是能够反映人民心声,回应人民需求,为人民抒怀,为时代放歌。
记者:在新时代的艺术创作中,中国音乐人还应有哪些突破?
李光羲:我曾说,“声音等于零”。没有声音不能唱歌,但是只有声音却无法感动别人就是零。一些歌手外形光鲜靓丽,声音优美,但其中没有情感的流露与表达,将“声乐艺术”变成“声音艺术”。歌声中缺少对生活的感悟,缺少真情的流露,表现力也显得苍白。如同在歌剧表演中缺少对人物本身的塑造,歌唱者无法真正走进人物的内心,也无法敲开听者的心门。
歌声如何打动人心是第一号的学问。年轻人应当提升生活的理解能力,增强美感的表现能力,才能让音乐作品打动人心。用艺术感染别人的同时,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在音乐艺术中感悟人间的真情与人心的魅力,将声音变成优美的、有生命力与感染力的音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