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史诗品格的作品

——读肖亦农长篇小说《穹庐》

梁鸿鹰

2019年01月02日04:4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肖亦农著
  作家出版社出版

  肖亦农的长篇小说《穹庐》有志于凭借那些过往历史所赋予的条件,还原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他把我们带入渐行渐远的历史风尘之中,让我们领略1920年前后布里亚特草原的峥嵘岁月和布里亚特人回归祖国的波澜壮阔。小说对这段隐而不彰历史的感人描述,对国家民族走过的一段非凡历程的真切回望,是对蒙古族人民的英雄主义、爱国情怀的热烈讴歌。小说中,感奋人心的个人命运、部族命运与历史迷雾间的猛烈冲突,被以极富画面感的笔触揭示了出来,而处于历史境况中的人在具体时代环境中曾有过的迷茫和宿命感,始终在推动着小说的进展。

  内涵与品格来自对历史的思考洞察,一部历史小说的使命是在展现过往人生和世界画卷的同时,给人以启迪与教益,在这个方面,作家创作时有着明确而清醒的追求。因此,《穹庐》所体现出来的捍卫、生存、回归等主题,没有被概念化、抽象化,而是通过具体鲜活的人物的喜怒哀乐、挣扎与反抗反映出来的。对于历史,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解读方式,肖亦农在处理这一题材时,表现出了强大的辩证思维力量,把一个历史时期内发生的事情跟人物命运、时代走向和国家前途结合起来,不断丰富作品的历史容量和文化含量。随着小说的行进,我们与人物一同踏进十月革命、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重要历史节点,一同走进不同的地理空间,渐次看到西伯利亚、外贝加尔湖等自然景观,看到在多民族多国家背景中,多种社会制度交织在一起的绚丽。

  小说关于蒙古族的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关系,封建农奴制和现代文明冲突之间的关系等话题,为人们认识蒙古民族、布里亚特部落,提供了形象的教材,需要读者调动自己的文化修养去用心体悟。

  文学是人学,小说最终落脚点和关键点还是人物塑造,如何在书写历史中表现人是一个课题。人具有社会性,而对其天性力量的判断,应当以整个社会发展的力量为准绳。我们在认识小说中的主人公嘎尔迪老爹时,也需要有这样的观点。这个人物形象鲜明地反映了历史进程。他作为一个生长在大草原上的汉子,始终关注着部族、社会和时代的风云变幻,似乎具有强大的掌控力,他异常热爱生命,毕生守护生命。但内心也极为复杂,有时既是老虎,也是妖怪。他大气豪放,重情重义,热爱一切有活力、有生命力的事物,他把布里亚特草原的一切掌握在自己手里。他识大势,明大义,全力维护布里亚特草原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他心胸十分开放,跟萨瓦博士交往,治疗草原上的疾病,拥护蒙汉团结等说明了这一点。但他同时又有很强的封建意识,有时十分乖张、暴躁,几乎不近人情,是一个带有浓厚封建宗法色彩的人物。他的异常矛盾复杂的性格恰恰反映了自己与时代的关系。他在历史潮流中和时代冲刷中饱经风霜,失去了自己的妻子,把自己的儿子送上祭坛,使其成为自己的对立面。在历史滚滚向前的步伐中,他日益显得疲惫与无奈,面对自己过去管辖方式的失效,跌跌撞撞地前行着,这时,人物的质感与艺术说服力也就表现出来。围绕这个复杂的形象,小说表达了那个时代的人们对人性、人格、尊严的追求以及对人生和未来的希冀与期盼。

  这部作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有待深入发掘和认识。

(责编:袁勃)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澳大利亚第一季度经济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2. 让绿水青山造福人民泽被子孙
  3. 中国作家协会2021年会员发展公示
  4. 习近平的扶贫相册丨脱贫路上,一个民族都…
  5. 陈国猛任海南省监察委员会代理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