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近期出版的重大题材长篇报告文学作品,我们作以遴选,编发评论,推介给读者。
——编 者
《天开海岳——走近港珠澳大桥》
长江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使命激扬文字
作者是位经验丰富的新闻记者,知道读者对一项重大工程渴望了解的焦点所在,所以开门见山,直面工程的重大价值意义,统筹管理者、科技工程师、关键施工人物,精彩展开港珠澳大桥酝酿统筹、克难攻坚、登攀世界科技高峰的故事。跃然纸上的还有科技英才们的国家使命精神、科学强国情怀、职业创新性格、矢志不渝态度和“天开海岳”的伟大气魄。这样的激情报告,是对港珠澳大桥建设这样世界级巨大工程的文学再现,更是对当今中国国力、中国建设者强大力量的具体展示。同题材作品还有曾平标的《中国桥——港珠澳大桥圆梦之路》,线长面广,历史翔实,凸显史志品性。
(李炳银)
《人间正是艳阳天:湖南湘西十八洞的故事》
彭学明著,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纪实不避深情
情感是这部作品的原动力。鲜明的政治激情、浓烈的家乡亲情、诗化的文学抒情,成就作品的气韵生动。它接续上政治激情——中国当代作家的重要品格和当代文学的优良传统,将强烈的情感抒发和政论式的观念叙说有机结合,并且在政治激情上敲出“人民性”这一最强音。没有什么比十八洞村精准脱贫,更能体现人民性的内涵与力量。政治激情给作品带来刚的气势,家乡亲情则给作品带来柔的意蕴。作者数次深入家乡湘西,不像是采访,更像是和乡亲们见面唠嗑,和采访对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也把这种毫无隔膜的亲情友情写了出来。
(贺绍俊)
《大国重器——中国火箭军的前世今生》
徐剑著,作家出版社出版。
历史托举英雄
在一甲子的历史纵深和波谲云诡的宏阔世界背景下,生动记录中国火箭军从无到有、从仿制到自创、从低端到尖端发展壮大的辉煌历史。不仅仅是一部慷慨雄壮的导弹事业史,也是一部荡气回肠的英雄谱。从高层决策人物、中高级指挥员到“金号手”“发射战车之王”等普通官兵,峥嵘岁月里中国导弹人为国牺牲、卫国精武的感人事迹和崇高形象让人过目难忘。作品在题材的公共性和书写的个人性之间实现平衡,生成思想饱满、文趣盎然的艺术文本,因而不惟题材题旨重大,也别具文学魅力。
(丁晓原)
《掷地有声:脱贫攻坚山西故事》
鲁顺民、杨遥、陈克海著,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
奋斗铭刻荣光
三位作者出身农村,亲身参加过扶贫工作,又上太行,进吕梁,入农户,跑村庄,在半年时间里走遍全省58个贫困县中的21个,采访近百个村庄。脱贫攻坚并不仅仅是解决农村贫困人口“贫”的问题,也是改变中国社会特别是偏远地区发展的大问题。在这一思路下,作品生动刻画出脱贫攻坚进程中广大农村折射出来的中国社会的重大变化。“贯穿热情与思考,感受艰难与荣光”,既写出党对脱贫攻坚的庄严承诺是如何掷地有声,风生水起,也写出生活在贫困土地上的人们在党的政策指引下如何迸发智慧,奋斗拼搏。
(杜学文)
《工匠精功》
陈崎嵘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精神铸就辉煌
时势造英雄,大国出工匠。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时代勇往直前,成为中国经济奇迹般崛起的一个缩影。在它们做大做强的背后,除了“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还有鲜明的“工匠范儿”,一则进取,一则专注。现代科技时代,“工匠”似乎远离我们而去。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千千万万的能工巧匠,工匠精神作为一种优秀的职业道德文化,依然极具时代价值与社会意义。诠释工匠精神,瞩目中国制造,让这部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成为向改革开放40周年致敬的有力之作。
(范咏戈)
版式设计:沈亦伶 蔡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