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灯会夜|流光溢彩紫禁城【2】

“紫禁城奇妙夜”人气旺
故宫建院94年来首次“灯会”,这次“紫禁城奇妙夜”的人气只能用“太旺”来形容——
据媒体报道,2月17日下午开放19日的门票预约,十几分钟就被预约一空;18日凌晨,故宫票务网站宣告“瘫痪”。有网友甚至发出了“门票比春运车票还难抢”的感慨。
元宵节当晚,观众们自午门入场后,首先可以观赏灯光下的太和门广场,随后由午门西马道登午门城楼,参观“紫禁城里过大年”展。此外,还能聆听畅音阁戏楼的美妙戏曲。
“上元之夜”活动现场,游客在太和殿前合影。(人民网记者 翁奇羽 摄)
当晚最吸引观众的亮点之一,是“紫禁城上元之夜”超强的照明设计。据介绍,它将高新科技与文物保护有机融合,避免因照明对古建筑产生损害。通过设定不同的灯光强度,产生光影对比,使其在夜间自然产生立体感,达到“见光不见灯”的布光效果。
截至晚上九点钟左右,故宫神武门外还聚集着很多意犹未尽的观众,拿着相机、手机,努力留下上元之夜故宫的美景。
“夜场”能否常态化?
人气高涨的灯会活动让许多未抢到票的观众稍觉遗憾,许多人希望以后也能有夜场活动,让更多的人领略到夜间紫禁城的别样魅力。
那么问题来了,类似的夜晚活动能否常态化?
亮灯后的太和门广场。(人民网记者 翁奇羽 摄)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非常理解观众们的热情期待。
单霁翔表示,这两天的灯会结束之后,就会对结果进行评估:活动的社会反响如何?观众的参观体验如何?预约制度还有哪些需要完善?
“故宫下一步将会评估活动的意义,如何举办得更好,什么地方还可以继续点亮而不伤害古建筑。”单霁翔说,争取尝试结合二十四节气里面的重要节气,比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推出夜场,但不一定都是走城墙,“可能还会有其他形式。”
“灯会”背后的期待
从故宫博物院的“紫禁城里过大年”“紫禁城上元之夜”活动受热捧可看出,民众对博物馆的创新活动非常欢迎。人们对于与故宫在夜晚“邂逅”的热烈响应,一方面因为故宫是“稀缺资源”,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博物馆开放得还是不够。
“上元之夜”活动现场,午门广场上演灯光秀。(人民网记者 翁奇羽 摄)
目前,我国博物馆的开放时间一般都在日间,与大多数人的工作时间一致,导致工作日时游客相对较少,而周末、节假日时游人又太多,参观体验不佳。在博物馆的承载能力之内适当地开放夜场,可以说是顺应了观众的需求,在去年的“国际博物馆日”当晚,广州博物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等近10家博物馆都开放参观,广受好评。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文化需求不断加码,博物馆作为文化重镇,日渐走出“冷宫”,助力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也希望国内的博物馆能继续积极创新,探索经营模式,续写不老传说,让文物活在当下。
![]()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