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与城

赵安华

2019年04月17日05:1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盐城,一座以盐命名的城市,注定与盐有很多的故事。从盐城的盐和城中,我们可以寻得一个切口,了解中国盐文化的历史脉络。

  我是盐城人,在盐城生活十几年,很早就离开了故乡,对其了解不多却深深依恋。四十年前的盐城,给人们最深的印象是她的红色符号,因为新四军在此重建军部,被称为革命老区。那时的盐城,自然条件不好,生活比较艰苦。尽管如此,盐城在我心里一直很美,水韵悠悠,芦荡青青,鸡鸭成群,鱼虾满舱,最为流连的是那波光粼粼、荷花点点的风情水乡的好景象。这里崇文重教,耕读传家,人们勤劳朴素,温和善良,世代以水为生,以水为乐,水的灵性体现在每个人的身上。我的儿时,整天就像生活在一幅画里,无比快乐。

  童年的记忆里,始终有一个问号在我心里。那时在我的印象里,有一种错觉,除了做饭用盐以外,几乎没有人把盐和这座城市联系在一起,盐在盐城人的心目中似乎并没有那么重要。为什么盐城叫盐城?当时的我一直想得到答案。

  直到参军以后,我遇上一批同样来自盐城的战友,才把盐城和盐的关系弄明白。战友们告诉我,盐城有一座灌东盐场,靠着海,水是咸的,土是出卤的,就连扑面的空气都带着浓浓的咸涩味,炎热的夏季是制卤煎盐的黄金季节。那里祖祖辈辈传承着一种晒盐工艺,世世代代都以晒盐为生计,就连从小在盐场长大的战友们的肤色上都写满晒盐工的艰辛,性格里透着坚韧和倔强。在他们的口中,我终于了解到盐城、盐城人和盐早已注定的缘分,揭开了这幅海盐文化的历史画卷。

  盐城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海盐产区,“淮盐出,天下咸。”淮盐属天下之珍、一国之粹,为世人所公认。盐城本不叫盐城,西汉年代,叫盐渎。先民们在苏北这块海边滩涂上“煮海为盐”,为了把晒出的盐运出去,陆续开凿运盐河道,于是便有了“煮海兴利、穿渠通运”的海盐文化,到了东晋年间这里才改名为盐城。那时候的盐城其实没有城,只不过就是一个个产盐卖盐的集散地。

  盐城的海是浅海,潮起潮落,淤沙堆积,就会形成滩涂,按当地人的说法,黄海每天都会向东长,海岸不断前移,很适合晒盐,新的盐场就是靠海而建,老旧的盐场便逐渐成了盐交易的基地,久而久之就形成一个个小镇。小镇的名称也与海岸东移密不可分,如上冈、中冈、大冈,冈是由岗演变而来,其意就是“亢也,在上之言也”,其实就是高出平面的围土。如今的东台、大丰两市区和阜宁、滨海两县城及富安、上冈等小镇,正是当年的盐交易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盐城因盐得名,因盐而兴,海盐文化是盐城人的根脉,两千多年的盐业发展史是盐城盐味十足、生生不息的文明进化史。海盐文化孕育了盐城独特的气质,这里名人、大家辈出,多不胜数。还有范公堤遗址、串场运盐河、草堰古盐运集散地、西溪盐仓监遗址、北极殿遗址都是海盐文化的产物,就连这里的淮剧等地方文化、民风谣谚都渗透着盐的咸味儿。盐城的民间传说广为流传,后羿射日、董永和七仙女的传说妇孺皆知,世代流传。盐城的饮食文化自成一派,被盐卤浸泡的食物,却做成了甜淡适中的独特淮扬菜系,“盐城八大碗”,堪称美味佳肴,实属舌尖上的享受。

  如今的盐城,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现代化城市。古时候称为“盐”的城渐行渐远,那些流淌了千百年的河道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一直湍流不息。这是盐城人的文化命脉。盐城,城以河邻,城依河建,河穿城中,河水悠悠,城市倒映在河水中,像一幅水墨画,通贯古今,气象万千。这里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绿草茵茵,鲜花烂漫,被称为“百河之城”“一个让人打开心扉的地方”,它正以崭新的姿态绽放在祖国东部海岸线上。

  盐城,因盐而城,以盐兴城,海盐文化的根脉注定了她的城市底蕴和气质。本土文化的根脉一旦消失,矗立在这片土地上的城市就会失去灵魂和生气。到过盐城的人都有一个印象,现在的盐城与她的名字相比,“城味”已经很浓,盐味似乎淡了一些。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盐城人正把抢救挖掘、保护传承好海盐文化作为一件大事,修建了有关海盐文化的博物馆。如今的盐城不断赋予这座城市新内涵、新活力,让海盐文化和城市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彰显好盐城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 人民日报 》( 2019年04月17日 20 版)
(责编:岳弘彬、曹昆)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澳大利亚第一季度经济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2. 中国作家协会2021年会员发展公示
  3. 让绿水青山造福人民泽被子孙
  4. 习近平的扶贫相册丨脱贫路上,一个民族都…
  5. 陈国猛任海南省监察委员会代理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