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艺术宫

黄浦江畔“永不落幕的美术馆”(美术馆巡礼⑧)

本报记者  曹玲娟

2019年05月02日05:1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华艺术宫外景

  谢稚柳《红叶八哥》,中华艺术宫藏

  程十发《大吉祥》,中华艺术宫藏

  吴冠中《旅途》,中华艺术宫藏

  林风眠《溪流》,中华艺术宫藏

  贺天健《秋兴图》,中华艺术宫藏

  展厅一角

  热烈舒缓的“中国红”,方正斗拱穿插叠架,如同一枚硕大的朱红色篆字中国印,沉静地矗立在黄浦江畔, 古典范式与现代意味相得益彰,这就是中华艺术宫。

  

  体量最大的艺博馆

  “中华艺术宫是一家很有特色的美术馆。体量大,作为世博遗产,品牌效应也特别大。我们有很多观众,既是来看美术馆,也是来看世博记忆,非常典型的文旅融合。”中华艺术宫执行馆长李磊说。

  中华艺术宫由原上海美术馆迁入、原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改建而成,于2012年10月1日起正式对外开放。总建筑面积16.68万平方米,展示面积近7万平方米,公共教育空间约2万平方米,拥有35个展厅,藏品总数逾1.8万件,是目前国内体量最大的艺术博物馆。

  巨大的体量,给予了中华艺术宫巨大的挥洒空间。“一般美术馆以临展为主,我们则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打磨自己的陈列展,用陈列展讲好中国故事,努力打造全球华人美术的雄伟殿堂。”李磊介绍说。

  开馆之初,中华艺术宫就明确了以“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和“世界美术史”为主要学术研究定位,以“海派绘画”和“中国当代架上美术”为主要方向,开展学术研究,举办成果展览。

  近年来,中华艺术宫在自主研究的基础上陆续策划推出《海上生明月——中国近现代美术之源》《东方之路——20世纪中国美术的探索》《上海历史文脉美术创作工程成果展》《贺友直捐赠作品陈列展》《俞云阶精品展》《江山如此多娇》《海上明月共潮生》等一批重量级学术大展并将之长期陈列。

  仅以《江山如此多娇》为例,展览遴选了1978年以来102位艺术家创作的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装置艺术作品110件,多维度呈现改革开放至今近40年来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和丰富面貌。从冯远、吴为山、施大畏、许江等艺术家的代表性创作中,观众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回响,而谢稚柳、朱屺瞻、陆俨少、吴冠中、范迪安等艺术家的作品,注重传统笔墨意象的被归为“青山妩媚”,注重精神性探索的绘画被归为“大地苍茫”。

  李磊强调:“这些展览项目不仅仅立足于研究上海与中华艺术宫的关系,而是要在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维度上去思考自身的学术方向,这也符合世博会国家馆的气度和精神象征。”

  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和创新的基础上,中华艺术宫还积极开展与国际重要美术馆的合作,在一系列工作中进一步融入国际美术馆体系。

  2014年,中华艺术宫推出了自有展览品牌“同行——美术馆联合展”,让中外美术作品“同场竞技”,并先后举办了《历史的温度: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具象绘画大展》《现实的光芒——中国画现代人物画邀请展》等10余个子展项,不仅展示出中国艺术与世界艺术之间的关联,更从中映射出中国艺术成就的世界意义。

  精心策划主题展

  作为全国13家“国家重点美术馆”之一,中华艺术宫始终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笔墨当随时代,在每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中华艺术宫都通过自己精心策划打磨的主题展,用艺术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近年来,在一些重要的纪念日,中华艺术宫先后举办了《庆祝建党95周年、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上海美术作品展》《“铁的新四军”红色记忆·经典美术作品展》《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1927-2017)“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美术作品展”》《第八届上海美术大展》等大规模、高品位、综合性的美术展览,为人民抒怀,为时代放歌。特别是《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上海美术作品展》,自2017年10月28日开幕以来,先后两次延长展期,持续至2018年4月15日,接待观众110万人次,几乎成为一个红色磁极,创下多项纪录,成为上海全市党性党课教育的特色品牌。展览以96幅作品,象征中国共产党走过的96年光辉历程。96幅作品中,有上海前辈美术家在各个历史时期创作的经典作品,也有上海美术中坚力量的精品力作,还有青年美术家的优秀新作,是上海美术家的一次整体亮相。这些画坛大家们,用自己的作品,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从上海石库门起步,经历井冈山、长征、延安窑洞等艰苦卓绝的斗争,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天安门宣告成立。

  展览中有不少经典画作,可谓是主题性、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比如,展览现场让不少观众驻足的史诗性巨作——陈逸飞、魏景山的《攻占总统府》,被公认为历史题材创作中里程碑式的作品。俞云阶的肖像油画被美术界称为“时代肖像”,其早期的代表作之一《吾土吾民》,生动刻画了动荡社会下,最底层农民困苦挣扎的形象。画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画作中所流露出的深切历史关怀,令人动容。

  一个展览,让艺术的魅力激发出全城浓烈的集体情感,正如艺术评论家李向阳所言:“站在这些作品前,隔着半个多世纪的时光,我们依然清晰地感受到当时的艺术家们绘就的每一笔,都来自真实的火热生活。时至今日,这些有温度的现实题材创作还在感动着我们。”

  2018年10月30日,“风生水起逐浪高——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长三角美术作品展”又在中华艺术宫亮相。展览以改革开放以来江苏、浙江、安徽、上海著名美术家创作的作品,献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作品包括120件油画、国画、版画、雕塑、连环画。短短20余天,参观人数即超过10万人次。

  打造数字美术馆

  “中华艺术宫每年观展观众量约在250万左右,在全国首屈一指。”李磊介绍。

  随着时代发展,“公益性”日益成为现代美术馆最为突出的特征。中华艺术宫努力强化美术馆的社会服务功能,以学术为抓手,在树立美术领域高峰的同时,也让“美”与“术”走近更多普通百姓。

  作为上海美术的一面旗帜,中华艺术宫充分发挥场馆的地理位置优势、地标建筑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以各种体验、演出、讲座、电影、音乐会等教育活动,逐步构建起以展览为核心、融多元艺术教育于一身的“艺术服务综合体”。

  除了定期推出面向社会大众的“上海美术大课堂”艺术普及讲座和“艺文会”“四季品剧”等跨界高端讲座之外,2013年,中华艺术宫率先在全国美术馆中开辟常设的艺术教育长廊,集普及教育、互动体验、成果展示于一体。

  每个节假日,中华艺术宫都准备了丰富多彩的儿童体验活动,让亲子体验成为家长首选。此外,他们还尝试“走出场馆”,通过开展“快乐330”进校园工程,用现场授课的方式对课本教育进行延伸,“流动的美术馆”则把优秀少儿作品送到学校、社区巡展。

  中华艺术宫还通过长期放映各类艺术电影、定期举办电影主题展映活动、推出微电影征集活动、打造品牌公益音乐会“中华艺术宫之约”等艺术衍生活动,将“艺术服务综合体”的理念进一步深化。

  值得一提的是,中华艺术宫在开馆之初便将数字信息服务作为未来工作的重要部分,大力推进“数字美术馆”建设。在建立数字美术馆的同时,还开通了微信公众号、手机APP客户端。如今,中华艺术宫的数字服务已经实现了多屏互联、多平台互动。在最常规的语音导览基础上,场馆中随处可见的信息屏为参观者提供最直观的展览和活动信息,通过手机扫描展品旁的二维码或使用最先进的AR技术获取作品介绍,或者打开中华艺术宫官方APP客户端查看展厅所有楼层和展厅的三维导览地图,场馆再大也不会迷路,还可以在中华艺术宫官方微信公众号中进行活动预约。数字化信息服务,让中华艺术宫实现了从“向观众开放”向“为观众服务”的转型,一座“永不落幕的美术馆”业已形成。

  数据显示,自2012年10月1日开馆,至2019年2月底,中华艺术宫共接待观众1487万人次,日均约7500人次;每年举办各类展览30多场,开展不同类型的公共教育活动约250多场,涵盖讲座、亲子、导览、文学、戏曲、影展、音乐会、演出等多种形式。1300余名“文化志愿者”活跃在场馆各个角落,自主开发文化创意产品160余款,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达10万.人。

  (本文图片由中华艺术宫提供)

(责编:岳弘彬、曹昆)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澳大利亚第一季度经济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2. 中国作家协会2021年会员发展公示
  3. 让绿水青山造福人民泽被子孙
  4. 习近平的扶贫相册丨脱贫路上,一个民族都…
  5. 陈国猛任海南省监察委员会代理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