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扶持力道用精用足(艺海观澜·文艺创作如何强起来③)

 ——以当前戏曲创作为例

迦  山

2019年05月03日05:2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多种文艺扶持样式成效初见,同时需明确创作为主,助力为辅,不可颠倒主次

  

  由编、导、演、服、化、道等构成的班底是戏曲创作的主体,他们犹如火箭核心舱,直接推动每一部作品的诞生,也成就时代经典和艺术高峰。但任何一支火箭光有核心舱是远远不够的——装满燃料的助推器直接决定火箭升空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它们所处的位置和相互间的配合也决定火箭发射的高度、方向、精准度甚至是最终的成败。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健全体制,形成不断出精品、出人才的生动局面。201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随后各级政府部门一系列配套措施相继出台。凡此种种,对于蓄势待发的中国戏曲来说都似一种强力助推,短短几年的发展与变化非常显著。这其中有三个现象值得关注:

  扶持戏曲发展的项目和平台越来越多,专项资金种类与数额愈加可观。比如非遗传承计划、像音像工程、剧本创作基金、保留剧目复排项目等,都有专项资金投入和专业平台保障。这是激活传统艺术、繁荣文化市场长期、稳定的重要举措,直接解决了许多戏曲院团面临的困难——缺钱——可谓雪中送炭!从国家到地方院团,从剧本孵化到上演后的修改提高,从老艺术家传艺到扶持青年创作,可以说,剧种传承与剧目创作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细节都可以在不同类型项目中找到帮助,与之配套的还有专家全程指导等。没了后顾之忧,戏曲创作自然更有底气,也更有胆魄,由此,许多想法、创意、计划的实施才真正成为可能。

  在各类基金扶持下,戏曲人才研习班近几年也大量开办起来。不同于戏曲院校的基础性培养,研习班是政策指导下针对各类成熟人才的进阶与提升。在内容上,有针对编导演人才的“名家传艺”,有针对舞美、灯光、化妆人才的实践课程;在时间上,有十天半月的短期培训,也有一年甚至几年的长期进修;在形式上,有结合作品观摩与创作采风的综合提高,也有以讲座为主体的理论学习。种类各异、灵活多样的班级对于院团的人才培养、剧目创作、资源储备以及地区、剧种间的艺术交流都是有力助推。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研习班大都由国家或地方财政支持,每一位学员及所在院团都无需负担额外费用,这对于捉襟见肘的小剧种和小剧团来说,无疑是非常实际的帮扶。

  得益于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近年来戏曲宣传和评论力度也在逐渐加强。譬如,许多报刊等媒体结合专项基金开辟专版或专题,对戏曲的关注和报道不仅数量增多、篇幅增大,专业性也显著提高。不仅戏迷有了更为广阔的信息渠道,从业者也有了一方倾听和表达的天地。不事“红包”、不惟“专家”,敢言、直言之风中涌现出许多优秀的、独具个性的好报道、好评论,不少专业剧评人、融媒体借此东风脱颖而出,对推广剧目、提升剧种影响力、打开主创知名度以及市场拓展都大有裨益。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意识到,种种助力才刚刚起步,仍有很大提高和改善空间。譬如,各项基金在设立之初就要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思维,而要“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把钱花在刀刃上。对于打磨作品,我们还需要耐心、恒心:不能止于短期收获,更要看到长期成效和后续影响,在点滴间让传统文化真正融入百姓生活中。对于基层、重要民营剧团也要有所侧重和帮扶,若能适当引入社会资本,内外结合,在“输血”的同时也有计划地培养创作主体自身“造血”功能,应当给予鼓励。

  研习班数量猛增的同时,还需保障质量。这包括生源质量、专家与课程质量以及考评质量。毕竟,每个地区、每个剧种发展水平不一,选拔标准不尽相同,人才起点与视野也有不小差距,既要做到“平衡”与“帮扶”,也要兼顾“优中选优,优中拔尖”,万不能走形式大于内容、“排排坐吃果果”的过场。

  此外,“约稿式”专家剧评似乎已是不少院团剧目宣传的“固定搭配”,媒体报道也似乎被视为一部作品的“定位”与“评价”。殊不知,营销推广、专业剧评、理论研究三者有着完全不同的文字属性:营销具有明确的商业导向,它可以利用不同媒介终端的多种形式展示剧种和剧目个性,有很大的自由度和延展性;专业剧评则重在专业、客观、科学;理论研究更应是严谨的总结和精到的提炼。

  多种形式的帮扶最终目的是为创作主体服务,主次不可颠倒,不可违背创作规律。尊重创作规律,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与修正,相信将推动文艺创作从高原走向高峰。


  《 人民日报 》( 2019年05月03日 08 版)
(责编:岳弘彬、曹昆)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澳大利亚第一季度经济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2. 中国作家协会2021年会员发展公示
  3. 让绿水青山造福人民泽被子孙
  4. 习近平的扶贫相册丨脱贫路上,一个民族都…
  5. 陈国猛任海南省监察委员会代理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