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来读经典(读者之声)

□ 钱 逊

2019年05月03日05:2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目前,在学校及一般社会民众中,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传承,大体上以讲座的形式为主。发展到今天,可以提高一步,由以“讲”和“听”为主,逐步转向以读为主。

  读和听是不同的。读是主动的学习,读的过程同时是思考的过程,从认识字词,明白文义,到领悟义理,以至触类旁通,温故知新,由浅入深,每一步都要经过自己的学习思考。得来的是自己的认识,经典的思想就真正成为自己的了。而听,是被动的。听的过程,听者的思维只能跟着讲者走,没有充分思考的时间。听到的内容,又主要是经过讲演者咀嚼消化后得出的结论性意见,很少能了解其由浅入深的学习思考过程。这样被动接受结论性的知识,也可以有收获,但难以真正成为自己的认识。

  读是直接面对经典,与经典对话,对经典的了解是真实可靠的。听是间接的,听到的是讲者对经典的理解。没有哪一位讲者能说,他所讲的一定完全符合经典的原意。而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讲法,如何判别其正误对错?不去读经典,没有判断的标准,往往会听得愈多愈糊涂。

  读经典,开始不必求多,可从读通一本开始,比如《论语》。中华传统文化中心思想是讲做人的道理。《论语》是儒学的基本经典,“读《论语》,学做人”,可以说概括了传承传统文化的中心内容和必经途径。

  读《论语》,不一定要拿一段整时间从头到尾通读,也不一定要每天抽出固定时间来读。可以一章一章分散读,读一章得一章的收获。不懂的地方可以先跳过。时间上,可以随时随地,“不论枕上、厕上、舟车上,任何处,可以拿出《论语》,读其一章或二章”。这是先父(钱穆先生)一次讲话中提出的。他说,如果能每天抽出几分钟时间这样读,至少每年可读《论语》一遍,从25岁到60岁,可读《论语》40遍。重要的是坚持不懈,积累日久,就有明显的效果。

  读《论语》可以个人自学,也可以开设《论语》课堂,或用读书会的形式。志同道合的朋友自愿组合,聚在一起读同一本书,可以收相互交流、切磋的功效。形式又很灵活,可以在线下,也可在线上。目前民间读书会面临的一大困难,是不易找到指导老师。希望能有更多的学者、专家参与到指导读经典的活动中来,帮助这一活动更好地发展。

  先父生前说过:今天中国的读书人,应负两大责任。一是自己读《论语》,二是劝人读《论语》。我希望看到愈来愈多的人都来读《论语》,助人读《论语》。

  (作者为著名学者、“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论语》解读人)

(责编:岳弘彬、曹昆)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澳大利亚第一季度经济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2. 中国作家协会2021年会员发展公示
  3. 让绿水青山造福人民泽被子孙
  4. 习近平的扶贫相册丨脱贫路上,一个民族都…
  5. 陈国猛任海南省监察委员会代理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