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加深对中华文明的认知

“考古中国”发布四项成果

2019年05月07日04:2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北京5月6日电  (记者王珏)6日,国家文物局发布“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新进展,发布了湖北胡家草场墓地、湖北荆州龙会河北岸墓地、陕西西安千林郡小区积沙墓项目、陕西西安鼎润新城十六国墓葬项目4项考古成果。

  为配合荆州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项目建设,2018年底,荆州博物馆对胡家草场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古墓葬18座。胡家草场墓地十二号墓出土西汉简牍4546枚,内容包括历谱、编年记、律令等。其中,考古发现经方简1000余枚,记录了45种传统方技,包括治病、育儿、种植等。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信立祥说,这是历年来荆州地区单座墓葬出土简牍数量最多的一次。

  为配合207国道荆州段改扩建工程,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荆州博物馆在秦家咀、龙会河北岸墓地发掘古墓葬416座。其中,龙会河北岸墓地M324出土战国楚简324枚,载有东周时期10余位楚王、楚国高级官员以及西周武王、周公旦的相关事迹,为佐证西周重大史实,研究东周时期楚国历史和政治、军事思想史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陕西西安千林郡小区积沙墓位于长安区韦曲街办北里王村北侧,千林郡小区二期用地范围内。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自2018年6月7日至11月16日对这两座积沙墓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发掘“甲”字形墓葬2座,出土釉陶器、铜器、铁器等各类文物200余件。这两座墓葬规模大、等级高,代表了西汉晚期较高的建筑工艺与水平。

  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西安航天基地西安鑫苑世家项目(原名鼎润新城)范围内,发掘了两座十六国时期墓葬。墓葬规模巨大,尤其是M25墓道长达60米,深度达18米,分前、中、后3个墓室,且有壁画,随葬器物较丰富,是关中地区发现的十六国时期最大的墓葬,体现了民族融合背景下文化相互影响与交融的特点,许多规制与建造方法开后期墓葬之先河。

  作为“十三五”期间国家文物局提出的重大研究工程,“考古中国”项目通过对古文化遗址有重点地进行系统考古发掘,不断加深对中华文明悠久历史和宝贵价值的认识。目前,“考古中国”已经形成“河套地区聚落与社会研究”“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长江中游地区文明进程研究”“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等4个重点项目以及新疆、西藏阿里等边疆地区考古工作方案。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指出,“十三五”时期以来,“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进展顺利,各考古科研单位应进一步提高学术意识,加强多学科合作,不断推动重大考古学和历史学问题研究的深入。


  《 人民日报 》( 2019年05月07日 12 版)
(责编:袁勃)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澳大利亚第一季度经济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2. 中国作家协会2021年会员发展公示
  3. 让绿水青山造福人民泽被子孙
  4. 习近平的扶贫相册丨脱贫路上,一个民族都…
  5. 陈国猛任海南省监察委员会代理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