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锔匠唐立果:成就残缺之美

本报记者  赵树宴

2019年05月14日07:5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唐立果锔瓷作品
  本报记者 赵树宴摄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句耳熟能详的俗语,来自中国古老的民间手艺锔瓷。早在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里,就描绘了街边锔匠做活的场景。如今,“锔盆锔碗锔大缸”的吆喝声离我们很遥远了,大街小巷难以见到锔补瓷器的工匠身影。近日,在山东莒县城阳街道锔艺匠人唐立果的家里,记者又见识了这门传统工艺。

  出生于1986年的唐立果,面容清秀,文质彬彬,一双手却因常年做活而显得粗糙。“我爷爷和爸爸都是传统锔匠,给人家修复锅碗壶盆等陶瓷用品。我从小就对锔活感兴趣,跟着他们学习手艺,长大后一门心思想干这个。但现代人已经没有锔生活用品的需求,我锔的主要是工艺品和收藏品。”唐立果一边说着,一边将家传的幌子、担子和锔工用具展示给记者。

  在继承传统手艺的基础上,唐立果为锔工注入现代元素。他自制了一些钻具,采用金、银、铜、铁等多种材料来制作锔钉。“陶瓷、紫砂、玻璃、玉器都可以锔。不同材质的器具,选用的锔钉也不一样,这里面讲究可大了。”唐立果说。

  在他家的博古架上,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古玩、工艺品,除了唐立果自己的收藏外,其中有不少是其他藏家送来的残件请他修复。

  唐立果拿起一个玻璃马灯罩说:“这个采用的是锔瓷行业内难度最高的技艺‘堂内锔’,锔钉由内往外打。如果器物不透明的话,从表面是看不到锔钉的。”经他锔过之后,这个马灯罩看起来和谐完整,具有独特的艺术气息。

  一件泛着金属光泽的镶玉壶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唐立果介绍,这本是一件缺少壶嘴和壶把的紫砂壶,他用纯锡将壶包起来,再安上和田玉制成的壶嘴、壶钮、壶把。“锡包壶比锔的难度更大。”唐立果说。紫砂壶配上和田玉和金属外壳,古典与现代元素交融,更显典雅别致。

  如今,唐立果在收藏圈小有名气,不少外地藏家也慕名而来,寻他修壶锔盏。有人偏爱锔瓷的残缺美,故意将品相完好的紫砂壶装上豆子,再倒入水撑裂,请唐立果锔出图案。

  作为唐氏锔瓷镶嵌锡器打制技艺市级代表性传人,唐立果近年多次代表莒县手艺人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等活动。“现在全国会做锔活的人很少了。”唐立果说,“县里对这个项目比较重视,准备建立非遗工坊。我也希望能将这项老手艺发扬光大,创作出更多现代人喜爱的工艺品。”

(责编:李慧博、吴亚雄)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澳大利亚第一季度经济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2. 中国作家协会2021年会员发展公示
  3. 让绿水青山造福人民泽被子孙
  4. 习近平的扶贫相册丨脱贫路上,一个民族都…
  5. 陈国猛任海南省监察委员会代理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