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系列活动之一,亚洲影视周日前在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启动。图为演员在启动仪式上表演。 |
5月的北京,亚洲文明对话大会隆重举行。多姿多彩的亚洲文明在古老而充满活力的中国大地上聚集,文明互学互鉴成为新的风尚,在习近平主席倡导下,亚洲各国各地区不同的文化合作交流,为亚洲这一聚居着世界上2/3人口的土地带来了新的生机和希望。其中,通过文学翻译、艺术表演等文艺形式促进文明交流,成为亚洲各国积极参与、卓有成效的交流途径。中国正成为这一交流的最主要的倡导者和最有力的推动者。在当代世界越来越多变复杂的背景下,亚洲因为文明互鉴成为世界的亮点。
不同的文明、差异化的文化、多种语言文字,加上长期的封闭隔绝,多彩的亚洲文明并没有形成互融互通的良性互动局面。近年来,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亚洲多地在经贸往来、人员交往、旅游观光等多方面开拓出新的气象。但作为更基本、更深沉的文化交流仍然有待加强。亚洲各国的语言文字相差甚远,包括文学作品在内的各国经典作品翻译推动不力。这种情形近年来得到极大改观。中国有关方面通过各种方式增进与周边及亚洲各国的文化交流,翻译人才的培养提速很快。目前,汉语作品翻译成亚洲多种文字,亚洲其它语言文字的作品翻译成汉语也越来越得到加强。通过这些译介活动,亚洲各国人民之间不断了解周边及其它亚洲国家的传统经典作品,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丰富广博的民间文学,理解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智慧和审美趣味。这种深度文化交流是亚洲各国人民之间增进相互理解、相互沟通过程中亲切、自然的渠道,文化上的民心相通与经济上的互利互惠,共同营造出一个共同繁荣的亚洲前景。中国在文明交流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得到了亚洲各国民众的认可和赞许。
当然,我们还应看到,文学翻译等译介带来的影响更深沉更持久,同时也具有特殊的难度,任务更加艰巨。亚洲不同地区之间人们的生活水平、读书需求各不相同,增进文化交流不可能仅靠文字互译实现。当代世界的全面开放,为文化交流带来新机遇,也带来新挑战。亚洲各国进行文明对话,为亚洲各国文化交流带来更全方位、更立体、更具生活质感的交流途径。举办亚洲美食节,让“民以食为天”的饮食文化聚集在一起,让参与其中的人们有机会以最亲切的方式感受和体验丰富的亚洲文化。这是一种国际交流的创新,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理解、欣赏的有效方法。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期间,更有亚洲文化嘉年华这样的视觉盛宴在北京精彩上演。来自亚洲数十个国家的艺术家和青年朋友们,在中国搭建的华丽舞台上欢歌劲舞,全世界的目光聚集在鸟巢。不同国家的艺术家们同台合作,中国的鼓点,印度的热舞,中亚的民歌,南亚的风情,真正体现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共同愿望, 一派让人心动、欢乐的景象。无论这个世界上还有多少噪音杂音,此刻的亚洲正以文明的名义,以艺术的方式让世界看到亚洲的希望,看到中国的诚意,看到中国政府和人民为之付出的努力,看到一个既根植于自己的传统,执守文化的独异,同时努力实现互鉴互融的亚洲。
一次大会、一台文艺盛会、一场美食盛宴,发展尚不平衡的亚洲需要这样的机会,需要这样的舞台。春天的聚会已过,文明的交流将更加方兴未艾。文学艺术以及取之不尽的民间文化,将在亚洲各国人民的文化交流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为之兴奋,为之感到欣慰,更对亚洲文明交流的未来充满期待。让艺术之花开出更多更好文明的果实。
(作者系北京舞蹈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