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要以情感为支撑

——儿童剧《青铜葵花》创作谈

薛 梅

2019年05月30日05:5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改编自曹文轩同名小说的儿童剧《青铜葵花》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孤女葵花遭遇洪水,被村里最穷的青铜家收养。奶奶年老体弱,却乐观顽强地抚养兄妹俩长大。葵花要被接回城里,离别那一刻,兄妹俩难舍难分,哑巴青铜竟然脱口喊出“葵花”的名字,所有人都惊呆了,爱感天动地,创造了奇迹!每个看到结尾这一幕的人,都会被青铜那声发自心底的呼唤感动。感动,也是我改编这部小说的原动力。

  把20万字的小说改编成1万多字的剧本,如何删减,如何演绎,是首先要面对的问题。读原著时,我把最感动我的、让我掉泪的地方,都画上了小水滴做标记。我坚信,把能打动我的捕捉下来,再现到舞台上,同样能打动观众。我尝试用自己的体验和情感带动观众的体验和感情一起进入故事,人的情感是共通的。

  原著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场景变换自由,而舞台演出受时间空间限制,必须割舍哪怕难以割舍的内容,只讲主线故事。但选择的依据是什么呢?我依据的是主题,本剧主题是“苦难中的美丽”和“挫折中的成长”,与主题无关的,即使适合舞台表现,也要大胆舍弃。

  在人物设置上,我也大胆割爱,删去了原著中有大量笔墨的青铜父母等角色,将原本父母要承担的戏份都集中到奶奶这一人物身上。如此,人物关系更单纯了,戏剧冲突也更集中,一老两小,加上一头老牛,一家人相依为命、相互支撑的形象就建立起来了。次要角色也是从故事出发,能与主角建立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的就保留,没戏、不出彩的角色就舍弃。歌队角色做统一性、符号化、拟人式处理,向日葵、鸭子等俨然都成了真人一样鲜活的生命,他们或代表一种视角,或代表一股势力,对主要人物构成冲突和压力,富有张力和趣味。

  因为是演员出身,我喜欢边演边写,从体验者变成扮演者。写作时,一个人化身成所有角色。剧中人除了没有肉身,分明在那个叫做“舞台”的世界里活着,他们有喜怒哀乐,有呼吸有心跳有思想有灵魂。我随着他们的境遇,在舞台世界里感受着,徜徉在其中,生活在其中。一个人一颗心一支笔可以创造一切,我深深地为编剧这个职业感到满足和自豪。

  经过近一年的思考和创作,我写完了《青铜葵花》。如今,这部剧已演出300场,每每都会打动观众,孩子们用袖子和手帕擦拭着眼泪。

  以青铜、葵花的饰演者尤洋洋和杨晓蒙为代表的演员们为角色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去年,《青铜葵花》在2018紫金文化艺术节荣获新创剧目“特别奖”,演员们饱含激情的表演得到专家评委和观众们的一致好评。排演之余,晓蒙写下了177篇、近27万字的《葵花日记》,把排练演出的点滴收获都记录下来,努力贴近角色,把葵花和自己融为一体。这朵儿童剧舞台上盛开的“葵花”,让我看到了新一代文艺工作者的执着与爱,让我看到了儿童戏剧美好的未来。

  儿童剧是最能让孩子们接受真善美教育的艺术形式,在那个叫做“舞台”的世界里,在那个塑造角色生命、演绎动人故事、抒发真情实感的最美的去处,把我一心追求的真善美告诉孩子们,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编剧手里有支笔,还有爱与忠诚,足矣。


  《 人民日报 》( 2019年05月30日 20 版)
(责编:岳弘彬、曹昆)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澳大利亚第一季度经济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2. 中国作家协会2021年会员发展公示
  3. 让绿水青山造福人民泽被子孙
  4. 习近平的扶贫相册丨脱贫路上,一个民族都…
  5. 陈国猛任海南省监察委员会代理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