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大东区保护文化遗产,提升人文气息

唤醒老建筑 多了文艺范

本报记者  何  勇

2019年05月31日07:0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沈阳市大东区,是沈阳汽车产业的主要聚集区,以工业见长。但近些日子,越来越多人开始谈论起大东的老建筑、老房子,经过保护修缮的它们,不仅让大东这个工业区多了文艺范儿,也搭建了发展文化旅游的平台。

  作为老工业区,大东区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比如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奉海铁路局旧址、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东北陆军讲武堂旧址等,共有21处文物、38个历史建筑、50家老字号。

  “大东的优势是工业,长项是汽车。”大东区委书记王新北说,“但大东不能永远只靠汽车,还必须保护利用好城区各类文化遗产,提升城区人文气息,同时以文化资源为载体,补齐文化旅游产业这个短板。”

  今年起,大东政府加大了文物保护工作的力度。年初开始修缮堂子庙巷、杨宇霆公馆等“一巷一厂五公馆”7个文旅项目;同时制订了计划,3年内保护开发21处文物、38个历史建筑、50家老字号和9处“老地方”,培育一批骨干文化企业和产业园区。为确保重点项目的稳步推进,市区相关党政机关带头腾让使用空间,恢复文化服务功能;邀请文保专家、志愿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深入挖掘文化资源,讨论研究有利于历史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

  经过对周边建筑的数月清理,位于大东区堂子街的堂子庙巷老建筑群落,揭开了面纱,像时空穿越一样展现在公众面前。

  辽宁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队长陈赫介绍:“堂子庙巷被称作‘沈阳最后的胡同’,也是仅存的满族民居集聚地,对于研究清史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上世纪90年代,沈阳共有胡同1531条,如今已所剩不多,堂子庙巷就曾是其中之一。

  史载,1625年努尔哈赤迁都盛京(沈阳)后,在现大东区堂子庙巷地区修建了“盛京堂子庙”,用来祭祀、祈福。在堂子庙巷周围,一些建筑逐渐聚集。清朝末年,江浙商贾在毗邻的三道沟胡同修建江浙会馆,是盛京历史上三大会馆之一,这座四合院建筑是目前沈阳保留下来的唯一建于清末的会馆。

  堂子庙巷建筑群是沈阳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民国时期历史建筑群,区域内现有6处具有较好历史文化价值的院落。针对堂子庙巷内建筑破损严重的现状,大东区采取PPP模式,对其进行保护性修缮,利用民间资本高效、专业的优势保护遗址,从开始修缮保护,就将后期商业开发考虑在内。

  “对历史负责,让文化遗产光芒重焕,是决策者、建设者不可推卸的职责。我们将挖掘保护利用好历史文化遗存,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活力、实力。”王新北说。


  《 人民日报 》( 2019年05月31日 12 版)
(责编:冯粒、曹昆)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澳大利亚第一季度经济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2. 中国作家协会2021年会员发展公示
  3. 让绿水青山造福人民泽被子孙
  4. 习近平的扶贫相册丨脱贫路上,一个民族都…
  5. 陈国猛任海南省监察委员会代理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