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
2010年5月1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隆重开幕》指出,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国际盛会。
上海世博会在世博会历史上留下了重要一笔:这是第一次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这是人类低碳文明的第一次大规模集中展示;这是当时参与程度最广、文化呈现最为多元的一次世博会。
历史背景
中国为什么要举办世博会?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原上海世博局副局长周汉民说,当时中国提出申办世博会时,刚刚获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权。作为中国驻国际展览局的代表,他曾常驻巴黎13个月。他的使命就是要让别人了解中国举办世博会的初衷,让别人支持中国举办世博会。当时的申办国家和城市都是强劲对手,都有伟大文明的传承,都有自己的特色,中国凭什么胜出?
周汉民说,我脑海中始终记得毛泽东同志的一句话: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所以我们申办和举办世博会,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对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中国要通过一届世博会,提升国民的国际观,将改革开放的成果与世界共享。
亲历者说
周汉民:原上海世博局副局长,全程参与上海世博会的申办、筹办和举办。
上海世博会总共迎来了190个主权国家参展。地不分南北,国不分东西,都来到上海,盛况空前,此前世博会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还有56个国际组织,包括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都来参展。
如果说上海世博会的特色,那就是设立“城市最佳实践区(UBPA)”的展示,这是世博会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要把它变为一个现实,没人做过,难上加难。既然要做,一要有规则,二要体现国际性。
当时成立了“城市最佳实践遴选委员会”,其中一位主席是时任联合国副秘书长兼人居署署长,她问了如何遴选的问题。我提出三点建议:第一,我们遴选的最佳实践一定是现实的而不能是虚拟的,不能是生造一个出来;第二,它必须有重大价值,而不能只有抽象理念;第三,它一定要做到在未来是可以复制推广和仿效的,不能只是孤芳自赏。后来这三句话就成了三个原则:案例是现实的实践,要有重大的价值,要能够推广。我们向世界发出了真诚的邀请,请世界各国推荐城市最佳实践案例。
世博会开幕后,城市最佳实践区果然成为一大亮点,现在这个区域依然留存,成为美好的“世博记忆”。
上海的这一盛会,足以影响也应当可以影响我们和世界人民的生活,主要有以下方面:
第一是“以人为本”。上海世博会的成功就在于全球范围内广泛的代表性。
第二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不只是科技本身,而是要让创新的科技服务于人类。其实,城市最佳实践区就是科技创新的典范。它把许多新科技、高科技,引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比如垃圾无害化处理、水资源的净化等。
还有“文化多元”“合作共赢”“面向未来”等理念的影响也很广。
世博会可以落幕,世博精神永远不能落幕。上海世博会后,10月31日被定为“世界城市日”。上海市政府决定,在当时的世博场馆原址建“世博文化公园”,以此纪念一个伟大事件和伟大事件的伟大影响。
(胡志刚参与采写)
参观贴士
目前,世博园区已发生较大变化,原来的临时展馆基本被拆除,保留下来的永久建筑改为其他用途:如中国馆变身中华艺术宫,世博会主题馆变成世博展览馆,城市最佳实践区成为企业办公、市民休闲场所。如果你想重温上海世博会那段精彩难忘的历史,可以去世博会博物馆实地感受一番。
鉴于上海世博会在世博会历史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国际展览局和上海市政府合作在世博园区浦西片区设立世博会博物馆。经过3年多的建设,博物馆于2017年5月1日对外开放,免费参观。
世博会博物馆全面综合地反映1851年以来世博会历史、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盛况以及2010年以后各届世博会情况。世博会博物馆作为国际展览局唯一的官方博物馆,是全球世博文化的知识库,是世界博览事业和上海世博会的展示中心、推介中心、教育中心、培训中心和文献中心,并为世博文化交流提供平台。
《 人民日报 》( 2019年06月08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