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和生命之歌(作品品鉴)

——读徐鲁长篇小说《追寻》

曹文轩

2019年06月14日05:2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追寻》 徐鲁著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追寻》是徐鲁第六部长篇小说,此前他已经出版《男孩女孩含羞时》《罗布泊的孩子》《再见,小恩》《少年行》等长篇少年小说,还有《少年识尽愁滋味》《淡淡的白雾》等中短篇小说集。徐鲁是创作上的多面手,他的诗歌、散文、小说、书评,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产生过很大影响,他是那个年代横跨成人创作界和儿童文学界的著名青年诗人和青年散文作家。

  从最近出版的《追寻》来看,正是因为创作上的多面手和横跨成人文学与儿童文学的创作背景,使他克服许多单纯的儿童文学容易产生的底蕴不够厚重、主题纤细、语言单薄、视野不够开阔等问题。徐鲁的创作,我称之为“非典型儿童文学作品”。恰恰是这种非典型性,增加了作品的艺术高度、厚度、深度。

  徐鲁以诗歌登上文坛,写过散文,还写过不少评论,所以他的文字笔法多变,但清新俊美。他一再表达对我一个文学观点的赞同:好的儿童文学作品,一定是具有诗性之美和母语之美的,通俗一点说,就是一部作品必须能带给小读者更多的“好词”“好句”和“好段落”,好到让他们忍不住要摘抄下来,不断地欣赏甚至效仿。《追寻》的文字是准确、清丽的,也是抒情和富有张力的,字里行间充满浓郁诗意与磅礴情怀,不少段落可以当隽永美文来读。读毕掩卷,能使人心中升腾起一股追寻之思。作者始终没有忘记,小说以情节取胜,语言文字是为情节服务的。

  《追寻》以生活在长江中的珍稀动物白鳍豚淇淇的故事为基础,讲述几代科学家保护、研究白鳍豚的科考往事,刻画以刘俊为代表的白鳍豚研究专家的感人形象,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精心呵护、研究白鳍豚淇淇,为世人留下这个功能性灭绝的动物宝贵的一手资料。刘俊与淇淇的故事也感染和打动洞庭湖边长大的柳伢子,让他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一代新人。因此,我为这部新作写过这样一段阅读印象:这是三代科学家毕生追寻、挚爱守望、温暖陪伴,最终含泪告别的大爱故事;这是白鳍豚淇淇用22年远离家园、痛失友伴的生命孤旅,对人类良知发出的无声呼唤与最后警示;这是科学家和白鳍豚淇淇共同谱写的自然与生命之歌;这是追寻梦想的科学家和热爱家园、铭记乡愁的人们,在母亲河长江上和洞庭湖畔播下的希望的“绿树枝”。

  不少人可能还有一个困惑,《追寻》是不是儿童文学作品,是不是儿童小说?关于什么是儿童文学,不同人给出不同答案。比如《夏洛的网》作者E·B·怀特就这样说过:为儿童写东西“就应该往深里写,而不是往浅里写”,他认为“孩子的要求其实是很高的,他们是世界上最认真、最好奇、最热情、最有观察力、最敏感、最乖觉、一般说来最容易相处的读者。只要你的写作态度是真实的,是无所畏惧的,是澄澈的,他们便会接受你奉上的一切东西。”他对一些儿童文学作家在作品里故意避免使用一些他们认为孩子们不会认识的词语也不以为然,他认为这样做不仅会削弱文章力量,且让读者觉得无趣。相反他倒是坚信,“如果孩子们身处一个吸引他们的文本环境,他们反而会喜欢让他们为难的词。”学者朱自强也曾说过:“儿童文学是沟通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的文学,儿童文学是教育成人的文学。”那种认为儿童文学是成人写给儿童读的文学、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文学,显得有失偏颇。

  《追寻》第一主人公虽然是科学家刘俊,但刘俊保护淇淇的故事感染和打动了柳伢子,这柳伢子正是万千小读者的代表与化身。从这个意义上讲,《追寻》是一部儿童文学作品。正如上面所述,徐鲁有成人文学背景,所以《追寻》不是我们平常看到的那种儿童文学,其建构基础恰恰是作家的大视野、大格局、大气派。《追寻》跳出书写儿童的藩篱,向小读者输送家国情怀、生态理念、环保意识和积极向上的生命观,这在儿童文学界是极有特色的作品,拓宽了儿童文学题材范围。

  多年来,徐鲁矢志于长篇小说创作,已经多达上百万字,与他的诗歌、散文成就相比,徐鲁小说成就后来居上。这说明,一个真正的作家永不停止探索的脚步,对自己所挚爱的文学也永远怀着创造的激情。有温度、有情怀的作品和创作者,也一定不会失去对现实生活的热情,《追寻》就是一个明证。


  《 人民日报 》( 2019年06月14日 20 版)
(责编:岳弘彬)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澳大利亚第一季度经济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2. 中国作家协会2021年会员发展公示
  3. 让绿水青山造福人民泽被子孙
  4. 习近平的扶贫相册丨脱贫路上,一个民族都…
  5. 陈国猛任海南省监察委员会代理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