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园会中国馆展现生态之美(策展手记)

王之纲

2019年06月20日08:0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世园会中国馆夜景

步入式多幕影像空间

茂林竹居

万园之园

  2019北京世园会是自昆明世园会、上海世博会之后,中国举办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性博览会。中国馆作为世园会的核心地标,以自然平和的方式,诠释中国生态文明。清华美院副教授张烈担任世园会中国馆总策展人,以“锦绣中华·生生不息”为主题,将中国园艺文化精髓展现的淋漓尽致,向世人展示中国绿色生态观和最新科研成果。

  我很荣幸能作为“祥和逸居”数字体验空间的导演和创意总监,在这样一个国际最高级别的园艺博览会留下自己的作品。“祥和逸居”数字体验空间是中国馆生态文化展区重要的展项之一,我们通过数字影像描绘古代的文人雅客茂林竹居的生态状态和皇家园林的气度,营造生态普惠空间,传递“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民生福祉”的生态观。

  在这个展览的空间设计上我们也做出了一些大胆的尝试,经过和世园会中国馆总策展人张烈的反复讨论,创造性采用了步入式的多幕影像空间。充分利用现场的两个矩形空间,结合两道全息纱幕,使用先进的集成播控系统,塑造真实三维空间的步入式沉浸式游览体验。

  “祥和逸居”内容上整体分为两大章节。第一部分“茂林竹居”,我们以宋代名画《十八学士图》《西园雅集图》为载体,通过动态数字展示将古代文人墨客茂林竹居的自然园艺观全新解读。运用国画中水墨晕染的方式,从局部到整体,逐一展示两幅画作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古代画卷与现代科技的创意结合,也为沉浸式空间的画面奠定基调。

  第二部分“万园之园”则是以圆明园昔日盛景为代表题材,将清代名作《圆明园四十景》中的皇家园艺风采通过数字视觉重新展现。圆明园作为皇家园林中的典范,在规模、规格和技术等各方面都代表了古代园艺发展的巅峰。我们选取圆明园里最具代表性的植物景观,通过数字化手段,再现圆明园从冬到秋四季的变化,在四季变化中让观众感受到园艺与生活的紧密结合,从而传递出古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为了让画面更加生动真实,影像内容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静一动全部通过三维软件制作完成。但是这次的制作有别于常规的三维制作流程,我们为了更好地实现三维立体国画效果,自主研发了一个可自动生成三维立体国画效果的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在短时内自动模拟国画工笔重彩中的勾线、笔触、晕染等技法效果,这也为我们能够高质量、高水准地完成制图工作提供了保障。

  “祥和逸居”是我们的一次成功的探索,我们运用光影和纱幕展现了从古至今、从宋代到清代,中国文人雅士茂林竹居的自然生态观,彰显皇家园林的恢弘气度。数字视觉体验与中国生态文化完美结合,向世界展现中国绿色生态之美。

(责编:韦衍行、丁涛)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澳大利亚第一季度经济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2. 中国作家协会2021年会员发展公示
  3. 让绿水青山造福人民泽被子孙
  4. 习近平的扶贫相册丨脱贫路上,一个民族都…
  5. 陈国猛任海南省监察委员会代理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