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京剧艺术弘扬长征精神

袁慧琴

2019年06月27日06:0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对于我们戏曲工作者来说,就是如何运用舞台艺术传承红色基因、再现峥嵘岁月里的红色故事。这是我们所思所盼所想的,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题材。直到2016年,我们听到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先后讲述的红军长征期间的3个感人故事,深受启发,于是京剧小戏《红军故事》应运而生。

  第一次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中,讲到“军需处长”的故事。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把自己的棉衣让给战友,自己被严寒冻死,表现出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尚品德。

  第二次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第13集团军的军史馆时,指着长征中红军战士周国才过草地时保留下来的半截皮带,深有感触地说:“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就是‘铁心跟党走’的生动写照。”

  第三次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讲述了发生在湖南汝城县的“半条被子”的故事。红军长征时期,3名女红军借宿在汝城县沙洲村村民徐解秀家中,见到徐家家境贫寒,女红军临走时用剪刀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开,将半条被子留给了徐解秀。这个故事,体现了共产党人始终依靠群众、始终为了群众的不变初心。

  主创团队在做案头工作时,被这3个故事深深打动,决心努力把共产党人坚守革命信仰的崇高精神、与人民群众风雨同舟的鱼水深情,通过艺术作品立在新时代的舞台上。

  实现传统艺术与红色精神高度融合

  近年来,电视播放的革命历史剧很多,但以京剧形式展现红色精神,这还是第一次。一开始,我们心里也没底。新时代的革命现代戏如何演?传统程式、行当流派如何融入现代戏创作?我们以这样一出由三个小戏连缀成篇的信仰赞歌,给出了我们的思考与实践。

  传统戏曲折子戏的表现方式,恰为三个故事提供了合适的载体,通过丰富的京剧传统唱腔程式,为短小凝练的故事提供了无限的表演空间。同样,小戏的拆分组合,使其不仅能够参演中国艺术节这样的国家级盛事,同样也能适应基层、校园演出,以更亲民、更简洁的样式走近普通观众。

  国粹不能存放在博物馆里,而应活在当下。我们努力赋予京剧时代内涵,通过创新塑造京剧现代品质。在创作中,既要坚守京剧艺术本体和京剧创作规律,又要对现代题材进行艺术呈现,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因此极具挑战性。如何将“半截皮带”“半条棉被”“军需处长”三个故事扩展成有唱有做、有歌有舞的戏曲场面,特别是把戏曲表演中缺乏表现技法的“皮带”“棉被”作为舞台支点来充分表达,这是困扰主创团队的大课题。

  经过反复琢磨,在“半截皮带”中,我们增加了皮带被珍藏、最终被一刀两断的转化过程,从京剧艺术本体中的“行当”寻求突破,运用武生的繁难技巧动作强化了皮带“留”与“舍”的心理纠葛,让场面调度更为精彩。

  在“半条棉被”中,围绕棉被而展开的推与让、送与拒、存与留,在4个性格完全不同的人物之间完成。我们力求将京剧的流派艺术元素融入到现代人物的性格塑造之中,既有京剧传统的审美韵味,又恰当体现出时代精神。比如,为了突出3个女兵的不同性格,我们在创排中着意纳入了程派、尚派、梅派的艺术特色,给艺术形象的个性化、差别化找到了表现形式上的风格载体。

  而在“军需处长”中,原本设计军需处长身上保存的是一个荷包,后来在排演中觉得舞台视觉表现不足,因此改成了过去南方群众身上的腰巾。演员可以借助它延伸其身段表演,力求避免现代戏容易陷入的“话剧加唱”的毛病,创造性地转化并运用了京剧的“四功五法”,用京剧手段体现现代人物的精神与灵魂。

  整出戏大气磅礴,注重用行当和流派演人物。国家京剧院演员实现了精彩的舞台呈现。“半截皮带”中的李博,唱腔韵味更醇厚了,不温不火中见功力;“军需处长”中的杜喆是难得的文武老生,唱念做舞,成熟精到,实属难得;魏积军是一位非常好的铜锤花脸,对人物的把握恰到好处,唱腔韵味十足。这些年轻人展现的风采,让我们更坚信,我们一定能克服重重困难,用国粹艺术来弘扬先辈们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长征精神。

  以工匠精神千锤百炼打造精品

  这些艺术上的探索,只是整个创作过程中的一个侧面。我们深知,一部精品的诞生,一定是千锤百炼的,需要汇聚众多艺术家的智慧与力量。

  接到创排京剧《红军故事》的任务后,国家京剧院马上将其列为2018年度的重点剧目和首要工作。剧组赴江西南昌、萍乡,深入基层,采风体验,如到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安源煤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及秋收起义纪念碑等进行参观学习,经过4个月的努力,完成了剧本写作和相关舞台设计。在剧本创作阶段,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组织召开多次论证会,前后修改了十几稿,后来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去年8月首演之后,剧院立即召开了专家论证会,在第二轮演出前进行修改打磨,第三轮演出结束当晚再次召集专家举行研讨会,对剧目进一步修改完善提出宝贵意见。主创人员以严肃认真、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剧目进行加工打磨,力求将《红军故事》打造成具有民族精神和时代特色的传世之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是新的长征,我们要重新再出发”,提醒我们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红军故事》以传统艺术表现形式讲述长征故事,秉承工匠精神,培根铸魂,打造真正体现党性和人民性高度统一的优秀作品,对戏曲人来说,这何尝不是一次意义非凡的“新长征”?

  《红军故事》自首演以来,在京公演数轮,更走进江西、江苏、上海……在大剧院里演出,在高校里演出,为普通市民演出,为广大学子演出,为曾经浴血沙场的老战士演出,为走过长征路的老红军演出,也为祖国的未来——小学生们演出,在各处都受到广泛好评。亮相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时,一位观众留言:“期待国家京剧院多编排一些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现代京剧,既弘扬国粹,又教育后人。”这是对我们的鼓舞和期望。我们必将继续用心创作,用国粹艺术弘扬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

  (作者为国家京剧院副院长)

  制图: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19年06月27日 20 版)
(责编:冯粒、袁勃)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澳大利亚第一季度经济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2. 中国作家协会2021年会员发展公示
  3. 让绿水青山造福人民泽被子孙
  4. 习近平的扶贫相册丨脱贫路上,一个民族都…
  5. 陈国猛任海南省监察委员会代理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