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为运河文化赋能(新语)

史  诺

2019年07月09日05:0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大运河是活态的线性遗产,沿线地区人口集聚、建设活动频繁,如何协调好保护利用与发展建设,需要发挥各方智慧

  

  延绵曲折、浩浩汤汤,大运河蜿蜒3000多公里,从古至今滋养着无数人。2014年,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5年来,保护利用运河文化遗产的实践不断丰富。

  与其他文化遗产不同的是,大运河是我国首个活态的线性遗产,途经8个省市,运河沿线多是人口集聚、建设活动频繁地区,如何解决保护利用和发展建设的矛盾,考验着各方智慧。

  有一个细节,运河沿线百姓临水而居,习惯到河边洗涤,申遗成功后,为了预防河水被污染,这一行为被很多地方禁止。一边是老百姓千百年来的生活习惯,一边是运河保护的需求,遗产保护随着时代发展面临着新的问题。最近,在世界遗产点段绍兴八字桥街区,封堵河埠头一事就引发热议。社区为了防止百姓到河边洗涤,修建花坛作为隔离,没想到又引发了不同的声音,认为此举妨碍景观。最终,社区拆除了花坛,居民不再去运河边洗涤,社会也增强了保护意识。整个过程中,居民、社区各方积极参与,普及了运河保护理念,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应该看到,运河遗产的保护利用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协调机制不健全,缺乏协调各个区域、部门协作的有效平台,难以形成运河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合力;专业人才不足,一些物质文化遗产缺乏及时保护修缮,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力不足;文化价值亟待挖掘,沿线遗产活态传承、转化的载体和传播渠道有待拓展;发展建设中,运河遗产环境形势日益严峻,生态承载功能减弱……这就需要公众、政府、媒体等一起努力,呼吁更多社会力量加入,让保护大运河理念深入人心,纾解运河遗产保护和人们生活、建设发展的矛盾。

  历史上,大运河的保护利用留下了丰富的经验。如今,大运河保护利用进入了新的阶段。期待集合各方力量,创造更为生动的实践,提升运河保护意识,为运河文化赋能。


  《 人民日报 》( 2019年07月09日 12 版)
(责编:岳弘彬)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澳大利亚第一季度经济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2. 中国作家协会2021年会员发展公示
  3. 让绿水青山造福人民泽被子孙
  4. 习近平的扶贫相册丨脱贫路上,一个民族都…
  5. 陈国猛任海南省监察委员会代理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