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我,像所有的小孩子一样喜欢胡思乱想。我怀疑,雨水是从星星的筛孔里漏下的,或者是天上的星星在哭?它们的眼泪是不是掉在了大海里?偶尔有颗星星像是由于电压不稳而颤抖,它反而最像活的,带给我一阵隐秘的欢乐。
观测夜空,我震撼于巨大的神秘星座;遥望大海,那里涌如层澜,养育浮游生物和巨鲸……无论星空还是海洋,之所以伟大,是它们看似单调,却在重复中让人永不厌倦,激发着人类的好奇与想象。
童话《星鱼》中的角色弓弩兄弟,就曾生活在夜空与大海。故事讲述由星星变成大鱼的小弩,日夜寻找失散的哥哥小弓。它前往不同的海域,由此结交各种朋友,不仅有鱼和海龟,甚至还有一只名叫七天的飞鸟。小弩体会到丰富而复杂的情感,也重新理解了梦想、成长和责任的意义。
为了创作这个童话,我去过海洋馆采访饲养员和医生,当过志愿者喂食鲸鱼和海豚,在养殖岛住宿并跟随渔船出海捕捞。除了身体力行的体验,我也阅读了一些海洋的科普书籍:《海洋传》《海风下》《深海》等等。有些文字写得真好,具有出色的画面还原感,使鱼的鳞彩、鸟的羽光几乎目力可视,让我的脚尖几乎触到卷挟着泡沫和散沙的海浪。我们了解世界的方式,是直接经验的“行千里路”和间接经验的“读万卷书”。直接经验,是一种深入的方式,让我们的感受切肤而独特;间接经验,是一种宽广的方式,让我们从“只能”的一种人生,变出“可能”的无数种人生……我们可以像孙悟空七十二变一样,去经历丰富的演变。
无论行万里路还是读万卷书,无论追求宽广还是深入,我们需要满怀好奇、渴望与尊重,需要不断克服自己与他人的间距,尽量靠近与抵达。写作涉及万事万物,是一种用文字来完成拟态的技术。不去观察和研读,就以为能够以自身认识覆盖他者经验,这是作家最应该警惕的傲慢。
《星鱼》对我来说,是颇具难度的能力挑战,因为我对童话体裁,对星空和海洋都缺乏足够的知识储备;但我也特别庆幸,能通过创作的过程去了解和学习。天空和海洋布满发光的事物,我就像跟随着小弓和小弩游动在光团之间,并被照耀。我希望鼓励自己,不丧失探索的能力;我也希望能告诉孩子,不必害怕成长——就像小弩一样,即使有了伤痕,也是成长的纪念、爱的勋章;即使背对光源,依然能够看到被光照亮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