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翮:清风素节 忠孝仁义

2019年08月13日08:0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清代有一位官员名叫张鹏翮,与狄仁杰、姚崇、包拯、况钟、于谦、海瑞、于成龙并称“中国古代八大清官”。康熙帝赞其“天下廉吏,无出其右”,雍正帝赞其“志行修洁,风度端凝。流芬竹帛,卓然一代之完人”。张鹏翮能够成为一代廉吏楷模,与其良好的家风家训分不开。

张鹏翮出生于四川蓬溪一个书香世家。明末清初,蓬溪战乱迭起,瘟疫肆虐,其父张烺背母躲避于深山老林,从此漂泊他乡,多年后才回到蓬溪。逃难中,张烺把年幼的张鹏翮带在身边,不忘对他谆谆教诲:“遇高年者,尊之敬之;遇幼弱者,爱之恤之,勿致等于途人焉。”每到一地,就带张鹏翮拜师学习。张烺本人也是一位积善好施之人,在蓬溪,凡造桥梁、舍药材、施棺椁、修学宫、怜贫救孤,都积极参与。

在这种良好家教影响下,张鹏翮从小就“自行修洁”“端静如成人”。有一次,他在读到一份谈论朝廷官员行贿受贿的奏疏《陆宣公奏议》时感叹道:“伊尹一介不取,孔明淡泊明志,先圣后圣,其准则同。”他决心向历史上的廉臣学习,洁身自好,为国家建功立业。康熙八年(1669年),张鹏翮乡试中举,次年登进士,步入仕途。在为官55年中,张鹏翮清除科场弊案、出使俄罗斯、治理黄河,官至宰相。他始终坚持“清风素节”的为官做人之道,“终身一茧衾;食无兼味,亦无田庐”。

张鹏翮十分重视对家族后代的教育。他督促长子张懋诚主持修订《张氏族谱》,并亲撰谱序,编纂《家规辑要》来规范、约束家人及后世子孙。他教育后代,治家“务须屏除恶习,力于勤俭”;修身要“存孝悌之心,行仁义之事,出为忠臣,处为端人”;为官“不得以贿败官,贻辱祖宗”,要“律己公廉、执事勤恪”。他还仿“周公得禾、孔子受鲤”之意,以“懋勤顾问,知遇崇隆;清正仁厚,进德立功”十六字为行辈字派,命名子孙。这既是一种期望,又是一种家族的烙印,将清廉家风注入张氏子孙的血脉,代代传承。

正是受到张鹏翮的影响,其后代为官者多清白吏。其子张懋诚历任奉天辽阳知州、通政使司通政使,被誉为“性忠直,有气节”。其孙张勤望历任宁国府知府、山东登州府知府,时人称誉“所至卓有循声,无愧贤良”。玄孙张问陶,诗画造诣很高,与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被誉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张氏家族以科举起家,200余年保持门第不坠,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清风素节、忠孝仁义的家风。(苏东来)

(责编:刘婧婷、丁涛)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澳大利亚第一季度经济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2. 让绿水青山造福人民泽被子孙
  3. 中国作家协会2021年会员发展公示
  4. 习近平的扶贫相册丨脱贫路上,一个民族都…
  5. 崇尚英雄 缅怀先烈 习近平这些话饱含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