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海外传播发生巨变(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何明星

2019年08月26日04:4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三体》英文版
  百度图片

  文学是一个时代记录者,也是最为喜闻乐见的传播者。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70年,从传播主体、传播范围、传播载体等几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播主体

  由单一到社会化、国际化

  新中国成立之初,就组建了对外传播的专业机构——中国外文局以及相关书、刊的编辑、翻译、出版、发行单位。在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方面,1951年创刊的《中国文学》杂志以译载现当代优秀的文学作品为主,做出了开拓性贡献。

  1949年至1978年30年间,中国当代文学对外传播的编者、译者以及出版、发行都集中由这一专业机构承担。截至1966年,《中国文学》杂志社对外翻译出版的作品达1000种,外译文种达40种,开创了中国文化对外翻译事业的第一个高峰。

  1978年改革开放后,一些世界知名出版机构开始逐步介入中国当代文学对外传播,并通过与中国机构合作出版、版权购买、发行包销等形式翻译出版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如1980年5月,外文出版社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出版社合作出版《中国最佳短篇小说选1978—1979》;1986年11月《中国文学》杂志社授权美国中国刊社在美国出版英文版《爱是不能忘记的》(张洁著)等。《中国文学》杂志社从1981年起增出“熊猫”系列丛书,并在1986年成立中国文学出版社,向海外译介改革开放初期“伤痕文学”“改革文学”等影响较大的作品。2001年《中国文学》杂志因经济原因停刊,2011年2月,《人民文学》杂志开始接续出版英文版《路灯》至今。

  21世纪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的对外传播进一步加快社会化、国际化的步伐,其中一个显著变化是相关国家工程、计划的出台。如2005年的“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2009年的“经典中国计划”、2013年的“丝路书香”工程、2013年“当代中国文学对外翻译推广计划”等,都将中国当代文学的对外翻译作为一个重要的支持板块。根据笔者对实施最早的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的研究,截至2012年,有222家海外出版机构接受了中国政府的对外翻译资助。其中既有世界著名的跨国出版集团,也有世界一流的学术出版社。21世纪以来出现的《狼图腾》《解密》《三体》等蜚声世界的当代文学译作,都得益于这些国家翻译资助。

  中国当代文学对外传播70年,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传播主体从单一专业机构运作,发展到全社会积极参与、国内外出版机构多方实施的转变,一大批从事中国文化研究、翻译的汉学家、学者主动介入中国当代文学的对外传播过程中。

  传播范围

  由边缘小众到主流化大众化

  中国文学作品的传播范围,长期处于小众化、边缘化的地位,这在新中国前30年对外翻译出版的作品中表现得最为明显,海外收藏图书馆数量比较小,集中在由大学、研究机构图书馆购买的范围内。例如外文出版社翻译出版的《林海雪原》《青春之歌》等作品馆藏数量大都没有超过300家。

  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外文局所属相关机构积极拓展与海外知名出版机构的合作,一些文学作品由海外知名出版机构出版发行,传播范围得到大大拓展。如张洁的《沉重的翅膀》一书英文版,1989年由知名的格罗夫出版社在纽约出版,全世界收藏图书馆526家。再如姜戎的《狼图腾》英文版由知名的企鹅出版社2008年在纽约出版,全世界收藏图书馆达到940家,是中国当代文学出版范围由边缘化、小众化到主流、大众化转变的一个标志性作品。

  在前30年里,中国当代文学的读者绝大多数是中国文化的爱好者、相关专业的研究者和海外华裔,自从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开始,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在海外普通读者中知名度日益提高,读者人群日益广泛,开始出现主流化、大众化特征。例如获得科幻小说雨果奖的《三体》第一部由美国托尔出版社2014出版英文版,截至笔者2018年3月31日的统计,全球收藏图书为1149家,创造了中国图书译著有史以来的最高馆藏纪录。其中公共图书馆为840家,这表明《三体》已经进入了美国主流社会。从2014年11月至2018年3月31日,共有7482名读者在亚马逊、世界最大的读者平台goodreads上撰写了评论,其中许多读者是西方社会的精英阶层。如2017年美国托尔出版社网站上披露了美国总统奥巴马对《三体》的评价,认为“非常有趣,极具想象力”。英国《卫报》《每日电讯》,美国《华尔街日报》《芝加哥论坛报》《大西洋月刊》等主流媒体及专业媒体上发表书评、报道,截至2018年累计有4390条,开创了中国当代文学图书在西方媒体被大规模报道的最高纪录。

  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70年,传播范围从边缘、小众化到主流、大众化的发展转变,《三体》是一个标志性作品,为中国当代文学赢得了尊严。

  传播载体

  由图书到影视、网络

  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传播载体从1949年至21世纪的50多年时间里,主要以图书为主。

  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依据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日渐增多,甚至形成了影像带动文学翻译出版的反向传播的模式,当代文学海外传播步入一个以文本翻译和影视传播共同促进的新时期。例如电影《红高粱》1988年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后,企鹅集团所属的维京出版社1993年出版《红高粱》英文版,全世界收藏图书馆为644家,有609篇专业研究文章,是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中获得欧美学术界研究最多的作品。

  另一个重要的变化是作家队伍的多元化。在1949年至2000年的50多年间,中国文学对外翻译的基础以主流作家作品为主,进入21世纪后,一大批“70后”“80后”甚至“90后”中国青年作家步入海外传播的视野。例如“70后”作家郭小橹2007年用英文创作的小说《恋人版中英词典》,入围英国著名文学奖橙子文学奖,获得英语世界的文学声誉。

  还有一个重要变化是中国网络文学加入海外传播。中国网络文学的读者群从中国大陆延伸至东亚、东南亚的亚洲周边国家地区,甚至欧洲、北美、澳洲等地区,开始出现中国武侠、玄幻文学的英文版在线阅读平台。长期掘金中国文学市场的海外跨国出版集团,通过中介机构不断签约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网络写手。

  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70年,堪称是一部传播载体不断进化、变迁的演进史。

  (本文作者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责编:袁勃)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澳大利亚第一季度经济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2. 让绿水青山造福人民泽被子孙
  3. 中国作家协会2021年会员发展公示
  4. 习近平的扶贫相册丨脱贫路上,一个民族都…
  5. 崇尚英雄 缅怀先烈 习近平这些话饱含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