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内造藏传佛像德化瓷艺传承展在京开幕

八十余件作品呈现德化瓷艺当代风貌

2019年08月28日04:4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现场展品
  赖 睿摄

  本报电 (记者赖  睿)由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瓷臻觉福——明清内造藏传佛像德化瓷艺传承展”日前在北京恭王府博物馆开幕。80余件作品呈现德化瓷佛像的当代风貌。

  本次所展佛像以白瓷为主,有建白、象牙白、婴儿红、帝皇瓷、瓷质贴金彩绘等,釉色丰富多样;所涉题材均为藏式佛像,其艺术性、文化性以及技艺上的精湛和法度上的严谨,都令人称赞。

  据悉,这批瓷佛像,是由蔡志奇、郑鑫、林建胜、陈文德、郑金星、丁慧等一批中青年艺术家打造。他们历经数年,深研明清两朝内造藏式佛像的技艺和文化,学习并借鉴藏传佛造像的工巧和规矩,依据《造像量度经》手塑成型,经1380℃高温烧制后不走形,再现了德化瓷特有的油润通透的象牙黄质地。

  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邱春林表示,这次展出的瓷佛不仅在题材、工艺手法上有创新,更重要的是打破了传统的德化瓷佛的样式,呈现出东方美学的特征,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他认为,展品《八大菩萨》是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德化瓷佛中出现的最好作品。“我越看越激动,那种曼妙的姿态,身体肌肉的处理,带着东方美感,是中国人理解的完美的佛和神的样子。”邱春林认为,这批瓷佛不仅为德化瓷打开了一个新的方向,并且树立了一个技艺的标杆,审美的标杆。

  德化瓷在世界瓷坛独树一帜,有“世界白瓷之母”之称。德化白瓷素来以温润、明净、典雅、精巧著称,其白被称为“象牙白”“鹅绒白”,宋元以来,始终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出口商品之一。福建省文联副主席王来文表示,德化陶瓷艺术以佛像造型为一大特色,500年的历史发展至今,面临着如何在守正中创新的问题。举办这次展览,期望本土艺术家能够对传统文脉加以吸收和思考,让创新拥有更丰厚的基础。

  展览将于8月31日结束。

(责编:袁勃)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澳大利亚第一季度经济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2. 让绿水青山造福人民泽被子孙
  3. 中国作家协会2021年会员发展公示
  4. 习近平的扶贫相册丨脱贫路上,一个民族都…
  5. 崇尚英雄 缅怀先烈 习近平这些话饱含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