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势宏阔 天骨开张(人物)

□薛  峰

2019年08月30日04:5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盛妆之六
  邵剑武作

  我与剑武先生是同乡,相识在十几年前。起初只知道他是人民日报高级编辑、美术评论家,以一支健笔纵横艺坛多年,阐述幽微、著述颇丰。在有些公开场合也常能听到他对艺术的见解,每每语惊四座,常有过人之论。

  在美术批评界,剑武是出了名的耿直汉子,当面针砭,甚至不留情面,用现在的流行语,有几分“毒舌”。有些人会望而生畏,但真正的艺术家,会珍惜这份“毒舌”,因为耿直背后,更多的是真情。这些年,他在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研究中,断伪存真,剔骨理筋,直言更是无价了!

  在之后的交往中,渐渐知道,他于采编之余、著述之余,亦醉心翰墨挥洒、丹青点染,只是颇为自珍,不轻易示人。

  今夏,剑武告诉我要回湖南做一次书画展,真心为他高兴。从我湖湘烟水中养出来的一腔豪纵之气,在京华翰墨场中浸润,如同一柄磨砺了多年的宝剑,终于能让世人窥见锋芒。

  剑武于书法钟爱狂草,气势宏阔、天骨开张。从他创作的几帧巨幅来看,如江河奔腾流淌,而能收放自如,结字合于法度,却又不落某家某派的窠臼,章法铺排,于大局着眼,如老手斵轮,看似不经意,却又妥帖自然。他创作的大篆,也颇多可圈可点之处。大篆一道,前辈名家高手林立,剑武不专以中锋因袭传统,常取侧势,杀锋入纸,更具金石斑驳之妙,别具一格。

  了解剑武的人都知道,他喜欢画画,“爱画入骨髓,高歌披心胸”这两句话,他当得起。数十年饱览传世名作,眼界、见地均属一流,又得到张仃先生这样画坛名宿的亲炙,下笔自然不俗。他喜欢作大幅荷塘,不描摹客观物相,常以抽象之法成之,乱头粗服、充塞满纸,彩墨辉映最为豁人心目,所写不是眼中之荷,而是胸中之荷。他的画作,不同于普通画家,不必取悦于人,所以能直抒胸臆,无一点江湖市井气,当以逸品目之。

  剑武擅诗,今古皆能,我于现代诗是门外汉,所以无能置喙,然而从他格律诗词读开去,不仅音韵铿锵、格律自然,更是言之有物,出于灵府,一望便知是个中老手,正是古人所说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和时下那些拼凑平仄堆砌辞藻的“古风”自有天渊之别,与他为人、为文,如出一辙,耿直真切,不卑不亢。我时常觉得,他身上有曾国藩、左宗棠那个时代湖南读书人的影子,一生“经世致用”,一手“锦绣文章”,令人羡慕。

  剑武于诗词、于丹青、于书艺,皆取道于“游于艺”。中国文化传统中的文人品性,正是不以艺为艺,而是在艺之上,即所谓家国情怀。剑武的诗词不是应景之作,更非无病呻吟,而是植根泥土、感叹苍生、情系时运之作。他的书法不是在写字抄诗,而是在写情诗、写家信、写檄文,是读书人的意气与行为,而较少考虑他人的然否。他的画作多为荷花,是这个湖湘子弟家乡的寻常景致,也是这个穷人家孩子当年摆脱饥荒的历史记载,所以,他在“出污泥而不染”这个不朽命题之外,开掘并展示了荷塘的“养育之恩”——放纵不羁的枝叶构成里,是荷花的平淡、清和、垂爱千古。

  剑武今年花甲初度,自号“问梅翁”,其实对于书画艺术的锤炼,尚属青春,以他的勤奋、积累与天赋,假以时日,其书画诗文将臻于何等境界?不可限量,虽然他依旧从容。

(责编:袁勃)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澳大利亚第一季度经济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2. 让绿水青山造福人民泽被子孙
  3. 中国作家协会2021年会员发展公示
  4. 习近平的扶贫相册丨脱贫路上,一个民族都…
  5. 崇尚英雄 缅怀先烈 习近平这些话饱含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