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人专情传统月饼说明什么?

2019年09月07日08:3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日前,有消息称今年中秋将会有“人造肉”月饼推出,引起大量关注。南都调查数据显示,80.8%的受访者表示不会购买“人造肉”月饼。而对于现在市面上比较火的小龙虾月饼、韭菜月饼、辣条月饼等创新口味,受访者消费热情并不高,选择占比为零,超7成受访者更倾向传统品牌,超8成受访者专情于传统口味月饼。

中秋佳节临近,月饼渐成市场主角。中秋节是中华民族最传统、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既然是传统节日,就应该有一些仪式感,而吃月饼可谓中秋节最不可或缺、最名正言顺的仪式了。

超8成受访者专情于传统口味月饼,表明公众回归传统文化初心,特别是去年“现烤现卖”月饼广受欢迎,人们亲身见证月饼制作过程,品味传统散装月饼,口口酥软,回味无穷,节日仪式感也油然而生。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冯骥才曾经指出,古人创造了十分完整又严格的节俗,如仪式、庆典、规制、禁忌,乃至特定的游艺、装饰与食品,来把节日这天演化成一个独具内涵的日子。

仪式感是传统节日的传承载体,我们应以一颗敬畏之心,重视传统节日之仪式感,用心去体验传统精神和情感。重温节日文化仪式感特别要“从娃娃抓起”,只有“小手拉大手”,在校园开展一些传统节日全流程仪式的再现活动,让孩子们广泛参与,让这种仪式感入脑入心,才能传承发扬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历史积淀。

月饼虽然只是个案,但也反映了一种令人欣慰社会心理和文化动态。(张西流)

(责编:刘婧婷、丁涛)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澳大利亚第一季度经济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2. 让绿水青山造福人民泽被子孙
  3. 中国作家协会2021年会员发展公示
  4. 习近平的扶贫相册丨脱贫路上,一个民族都…
  5. 崇尚英雄 缅怀先烈 习近平这些话饱含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