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音乐俱乐部”部分成员在演出现场 |
在深圳,有一群海归音乐爱好者,凭着一股对音乐的纯粹热爱走到了一起。从最初的三五知己发展到现在近800人的规模,从小小的乐队蜕变成集乐团、合唱、乐队为一体的艺术团体,他们传播着音乐的快乐,也在为用音乐提升文化建设的愿景贡献力量。“海归音乐俱乐部”由此而生。
组建“最有凝聚力”的海归音乐团队
海归音乐俱乐部的创始人陈迪并非“科班出身”——他在英国萨里大学所读的专业是企业管理。2004年获得企业管理硕士学位后,他先后担任过几家大型公司的项目和品牌运营策划人,并在2013年开始了自己的音乐创业之路。
“做音乐平台的时候我接触了许多优秀的音乐教育从业者,包括音乐人、音乐策划人、制作人等。”在他看来,海归的整体素质、知识结构以及对西方音乐的理解有一定优势,应该把这些优势发挥出来。
于是,一群热爱音乐的海归在“玩音乐”的过程中渐渐走到了一起。“一开始我们是在乐队改编、创作、合唱上下功夫,渐渐地大家磨合好了,音乐表演能力能够适应更多风格,于是我们开始受邀参与演出。”陈迪说。
“海归音乐俱乐部”中,除了音乐业余爱好者,还有很多专业音乐人。而在硬件设备方面,排练场地、乐器设备都得到了深圳文体部门的大力支持。就这样,一曲“海味儿”交响曲奏响了属于自己的乐章。
陈迪介绍,俱乐部成立两年以来,发挥着艺术普及、商业演出、音乐制作和舞台策划的多种功能,成功举办和参加了不少演出。在大家的努力下,团队已小有名气。
“我们的团队中不乏硕士、博士等高学历人才。我们一直在思考、探索着如何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创造出艺术价值。”陈迪坦言,海归在海外刻苦求学的经历代表着一种正能量和积极向上的精神。2017年12月22日,陈迪同海归协会和其他伙伴一起筹办了“百老汇之夜”海归主题音乐会,用12个节目12种音乐风格的舞台艺术传达海归积极向上的精神。
原创歌曲讲述深圳印象
一首由俱乐部团队共同创作的歌曲《深圳印象》,是他们的代表作之一。这首歌的背后,也有不少故事。
陈迪10岁那年跟随父母来到深圳,可以说,陈迪几乎与深圳共同成长。“深圳很年轻,它的文化是开放包容的,五湖四海的优秀人才都可以在这里生根。我们来自世界各地的海归也可以在此聚集,创造我们的美好生活。”本着这样的想法,陈迪一开始就想把《深圳印象》做成偏现代化、更有活力的电子乐。
从创作、填词到编曲,这首歌几乎用了两年的时间。从创作初期在“百老汇之夜”海归主题音乐会的首秀,再到去年深圳交响乐团的再度演绎,“我们希望创作出更多能够代表海归精神的音乐作品。”
陈迪用“1.0、2.0、3.0”的概念《深圳印象》介绍这首歌的形态,整首歌的词曲、编曲、制作、表演均由俱乐部成员参与完成。“这首歌的创作过程是不断进化的,就像深圳这个城市的发展一样生生不息,它的意义与内涵也会越发丰富。从纯钢琴演奏加上电音编配到增加人声演唱的流行元素,再到我们现在正在改编的管弦乐版本,并且是英文版本,能够代表我们的海归特色。未来我们也希望带着这首歌向海外传播。”陈迪说。
(郭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