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

文艺星开讲|陈道明:这一次,我演自己【2】

黄维、丁涛
2019年09月19日10:14 |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小字号

敬畏职业存初心 临场发挥更有戏

陈道明一向快人快语,尤其不喜欢给自己的话“化妆”:他始终认为,既然干这一行,就要对观众负责。

竭尽全力,是对观众负责。

出演《末代皇帝》,陈道明历时4年钻研剧本、打磨演技;为了演好方鸿渐,他苦练“上海普通话”,两个月减重25斤;拍《楚汉传奇》,他在片场一直站着,只为随时进入状态;打完点滴依旧高烧不退,他坚持让工作人员搀他上台,亲自给来看《喜剧的忧伤》的观众“回戏”。

访谈现场。人民网 袁悦 摄

重视剧本,是对观众负责。

当下,很多投资人和制作公司对宣传的重视远大过对原创剧本的重视。在陈道明看来,不重视剧本、不尊重编剧,一门心思琢磨怎么宣传实际上是本末倒置。更让他感到不解的是,一些编剧本身就有问题:“编剧的初心是生活。没有生活,你怎么写剧本?”

严于律己,是对观众负责。

陈道明回忆,自己以及老一辈电影演员接到戏,往往先要体验生活3-5个月,可现在有些演员前脚迈出上个剧组,后脚就奔下一个去了。“改变这种现状只能靠演员自觉,演员要有更高尚的职业精神,尊重行业的基本规律,吃完一碗饭再吃下一碗。”陈道明说。

访谈现场。人民网记者 翁奇羽 摄

修改剧本、“擅自加戏”,也是对观众负责。

《康熙王朝》中撤三藩那场戏,索额图正劝说起劲儿,康熙一碗茶水就泼到了索额图脸上。从演出效果看,“泼水”是加分戏,可剧本中并没有这样的设定,完全是陈道明临场发挥。那场戏拍完,他赶紧向索额图的扮演者道歉:“当时感觉自己就是康熙了。”

不爱表演,却成为观众心中的演技担当;不慕名利,却屡次揽获业内大奖。如此“拧巴”的陈道明,实力诠释:水到自然渠成。

士气可鼓不可泄 轻松随缘是真谛

2018年年底,陈道明当选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尽力而为”是他赋予自己的使命。

访谈现场。人民网记者 翁奇羽 摄

国家电影局发布数据,2018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609.76亿元,居世界首位。这样的成绩在陈道明看来,“还很不够”。他谈到,中国14亿人,有观影条件的起码8亿人以上。电影市场潜力依然巨大,影片质量也亟待提高。“一年到头,能让观众心甘情愿掏钱走进电影院的电影就那么几部,真正赚钱的也就那么几部。”陈道明说。

说起电影质量不高,不少人会归因于没有好演员。陈道明却认为:“其实,现在好演员特别多,想好好演戏的演员特别多,他们只是没有机会。要继续打磨自己、提高自己,将来一定有他们的舞台。”

谈及电影行业发展,陈道明说的最多的是信心,圈儿里人自己要有信心,行业也需要外力给信心,这样才能引发行业在文化和制作上的自觉。“士气可鼓不可泄。”陈道明说,“少一些投机取巧的短平快,多一些结结实实的真东西,才能真正实现百花齐放。”

访谈现场。人民网 袁悦 摄

谈自己、说演员、聊行业,原定40分钟的访谈不觉间进行了一个多小时。临近访谈结束,陈道明依然非常耐心地回答网友的提问。他不回避、也不装,让大家看到了戏外淡泊如水、幽默智慧的陈道明。

不拍戏的时候,他喜欢读书、写毛笔字,偶尔也会“上上网”“发发呆”。生活中,他崇尚简约,“吃饭不好味,一顿饭不超过10分钟”。他说,除了演戏,人生中最重要的,是“饿了想吃,困了想睡,累了想躺着”。

对于评价“清高得只肯在戏里低头”,他微微一笑,说自己“只是不喜欢掺和事儿,不是清高”。他为当下的年轻人送去寄语:“他们最大的特质是热情,他们最需要的是信心。我希望他们要对自己有信心,要对生活有信心,更要对自己的国家有信心。

访谈现场。人民网记者 翁奇羽 摄

观众和网友最想知道的,还是他什么时候复工演戏。“观众不需要或者不想看到我,我就不出来了”——这样的回答显然无法让现场观众满意,当主持人补充“观众并没有”的时候,大家熟悉的“明式快语”又来了!

“你怎么知道?你一个人也代表不了亿万观众呀!当我觉得差不多了,那就差不多了。努力,有时候是一个褒义词,但过于努力会让人变形。就比如一扇门,轻轻推开会很优雅,推不开还硬推,形体、心理都会变形。随缘吧,轻松一点执行自己的人生。人都应该清楚自己的所在,演员也一样。”陈道明说。

点此观看完整访谈视频

(责编:韦衍行、丁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云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云台》主演谈如何解锁历史人物
  • 王千源:别丢掉,对表演的热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