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文化传承的金种子(书里书外)

胡妍妍

2019年10月22日04:3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版的外国文学作品中,印数最多、发行量最大的是哪部?享有“中国原创科普图书第一品牌”美誉、满足几代青少年求知探索欲的是哪一套书?

  如果你去参观正在国家博物馆展出的“书影中的70年·新中国图书版本展”,相信不难找到上述问题的答案。1942年由梅益根据英译本首译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甫一出版就在全国各地尤其是解放区广为流传。新中国成立后第一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从1952年到1966年共印25次,发行100多万册,从1979年到1995年又连续更新3版,印刷32次,发行130多万册,此后20余年,版本更是越来越丰富,直到今天仍在不断出版,堪称发行量最大的外国文学作品之一。而先后出过6个版本,累计发行量超过1亿册的《十万个为什么》,无疑是新中国几代青少年的科学启蒙读物。随着时光流逝,当年那一个个好奇的“为什么”或许已渐渐遗忘,但通过这套书打开科学知识大门的记忆还清晰如初。

  辉煌历程,不朽经典。如果说书籍是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那么版本就是文化传承的金种子。一本本承载着历史记忆的书铺展在那里,从最初有着熟悉封面、泛黄纸张的初版本,到一次次焕新再版的修订本、增补本、注释本、插图本,版本更迭背后印刻着文化发展流变,勾勒着时代变迁脉络,因而成为出版发展、文化繁荣、国家进步的生动缩影。那些跨越时空仍熠熠生辉的经典版本,更是沉淀着一个民族求知、向上、奋进的精神力量。

  “书影中的70年·新中国图书版本展”正是从版本视角展示新中国70年光辉历程与伟大成就。从领袖著作版本、社会科学图书版本,到文学艺术图书版本、科学技术图书版本,再到古籍整理图书版本、连环画版本以及新时代图书版本特别展区,漫步其间,70年来各时期、各门类、各样式的代表性图书版本,仿佛一帧帧时代画面从眼前闪过。

  有些版本把观众一下子拉入求知若渴的年代:1982年5月《万历十五年》初版2.75万册,很快销售一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版的“数理化自学丛书”因其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便于自学而深受广大青年欢迎,多次重印仍供不应求,直到80年代还有很多年轻人在这套丛书引领下走进科学殿堂。

  有些版本烙印着对文化保护深切的历史责任:1960年《十二木卡姆乐谱总集》的出版,是历史上以曲谱形式将十二木卡姆记录下来的第一个版本,由此拉开这一艺术形式从口头传承到文本传承的序幕;收录中国历史上不同地区不同时期7000多种、共计3.5万余幅佛教版画珍品的《中国佛教版画全集》,其出版本身就是对中国佛教图像艺术遗珍的一次历史性抢救。

  有些版本带有鲜明的阅读趣味和出版风格: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负责、成书于1956年至1963年的《三国演义》连环画,全套共60册,7000多幅绘图,涉及115个人物形象,创作班底几乎汇聚全国最优秀的连环画家。这套连环画至今总印数达2亿多,已成为中国连环画的一张名片和深受连环画迷追捧的一部珍品。

  有些版本则展现出一个奋进时代的文化抱负:历经20多年努力才出齐的《新编诸子集成》正编40种,将历代学者校勘注释的成绩与当下研究成果“一网打尽”,是新中国古籍整理出版史上的标志性事件。《中国区域海洋学》《中国海洋物种和图集》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出版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投入最大、调查范围最广、对我国近海海洋资源环境的一次摸清“家底”。

  文化贵有源流。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版本事业,1950年即组建版本专藏国家机构——中国版本图书馆,全国各级各类图书馆、博物馆、文化出版机构在版本保藏、展示与研究利用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而今,新时代出版事业仍然需要版本的重要基石,更好地建设版本、收藏版本、利用版本,让版本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发挥更重要作用,依然是出版人面临的时代课题。守护好我们的经典版本,就是守护文化传承的金种子,也是在守护一代代出版人的匠心,守护一代代读者的美好记忆,守护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 人民日报 》( 2019年10月22日 20 版)
(责编:岳弘彬)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王守信任广东省委常委
  2. 普洱市委丽江市委主要领导同志职务调整
  3. “中国共产党的全球视野和使命担当”(百…
  4. 诱导性报道损害自身公信力(钟声)
  5. 在这里,读懂“伟大的开端”——中共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