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

喜剧性是湖南花鼓戏要打好的一张牌

刘 茜
2020年01月09日07:44 | 来源:中国文化报
小字号
原标题:喜剧性是湖南花鼓戏要打好的一张牌

湖南花鼓戏《桃花烟雨》剧照

作为由地方小戏跻身到有代表性的地方大剧种,湖南花鼓戏的发展速度之快、生命力之顽强,在现存的348个戏曲剧种中显得十分特殊。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湖南省花鼓戏剧院)在剧种发展中起着领头羊的作用,多年来,该院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全国影响的经典剧目,包括《打铜锣》《补锅》等代表作;改革开放以后,代表性剧目《刘海戏金蟾》传播到了国外;近年来又涌现出《老表轶事》《我叫马翠花》《蔡坤山耕田》等佳作。这些作品曾荣获文华大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最近,该院又获得了“中国戏曲学会推荐优秀院团”的殊荣,取得突出成绩的原因很多,但与其牢牢把握喜剧这一剧种特色密不可分。

坚守剧种特色

湖南花鼓戏带有浓厚的喜剧性风格,被业内专家称为“是其基因中带来的”。如戏曲理论家王安奎认为,这种喜剧性很强的风格,既表现了剧种的特点,也保持了鲜明的地域性,深深植根于民族的土壤中,跟当地群众乐天的性格、乐观的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及深刻的思考都分不开,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美学特点。

一方面,这一剧种风格源于湖南花鼓戏是从民间的“二小戏”“三小戏”发展而来的,其表现形式活泼轻快、风趣俏皮,这种民间性决定其带有浓厚的喜剧色彩。另一方面,这种特点又是由地域决定的,底蕴深厚的湖湘文化乃至传统文化浸润其中。湖南花鼓戏的喜剧风格不是单纯地逗人一笑,而是融汇了乡土民间与文人精神、民间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多元成分,既能走入民间庙会,也能登上大雅之堂。

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的创作路子,就是基于上述特点建立起来的,剧院推出的《打铜锣》《补锅》《牛多喜坐轿》《喜脉案》《老表轶事》《桃花烟雨》等作品,都凸显了民间化、喜剧化、剧种化的艺术特色。这也说明精心打好喜剧这张牌,是湖南花鼓戏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时代呼唤更多的喜剧

研究表明,大众在衣食住行方面得到充分满足之后,对于“乐”和“健康”方面的需求会提升至重要位置,这就能解释当下为什么笑星会不断涌现,同时也昭示着在戏剧舞台能制造快乐的喜剧迎来了重大机遇。在戏曲的大家园中,有观点认为喜剧剧种仅有“一个半”——“一”为滑稽戏,“半”是指谐剧。它们都是更为年轻的剧种,完全不能填满这个巨大的发展空间,这就为众多剧种发展提供了可能。

湖南花鼓戏有6个地域流派,在民间也活跃着多个民营剧团和草台班子,有着较大的市场空间。湖南花鼓戏曲界应把握时代赋予的发展良机,凭借喜剧爆发式的需求“风口”,打造一个沟通、协调、互助的平台与机制。只有形成发展合力,才能形成集群效应。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应凭借其优势,强化带动作用,实现自身的剧种担当。

做好戏曲的现代传播

现在国家对戏曲的扶持政策已经为戏曲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有利的大环境下,剧目建设和人才培养都不断攀上新台阶。然而,对戏曲人而言,还要思考一项重要工作,即在传统文化重新赢得关注的当下,如何利用好手中资源做好戏曲的现代传播,尤其是运用互联网面向青年传播推广戏曲文化,这是一项紧迫任务。而这至少要从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只有形成品牌才能迅速传播,并拥有忠实受众。湖南花鼓戏的成功之作多属于喜剧风格浓厚的作品。以新创作品《蔡坤山耕田》为例,就因突出的喜剧性被业界称赞。这就给花鼓戏院团带来启示,即不仅在创作上深挖这种喜剧的价值,打造能传世的喜剧精品,而且要在作品的传播推广上,注重打造喜剧品牌。

二是一定要重视戏曲短视频的制作。大戏、折子戏、戏曲短视频是戏曲互联网传播的三种形式。而湖南花鼓戏留有大量的小戏资源,再加上所带有的喜剧风格,具有打造爆款短视频的天然优势,如被广泛流传的民歌《浏阳河》就是来自湖南花鼓戏《双送粮》唱段。

三是院团应尝试推出自己的喜剧代表人物,肩负起在互联网传播本剧种的责任。戏曲演员都是经过多年的培养、磨炼走上舞台的,应该相信他们的精神、故事及艺术风格能够吸引大量粉丝。

(责编:刘颖颖、丁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云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云台》主演谈如何解锁历史人物
  • 王千源:别丢掉,对表演的热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