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明德”引领网络视听行业发展

贺亚楠

2020年02月14日07:5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首届“明德治艺”影视艺术创新交流会1月16日在中国传媒大学举办。会议以影视艺术交流的方式,探讨行业发展,引领行业“明德治艺”新风尚。

贯彻“小大正”创作原则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指出,本次会议的主旨是“明德治艺”。在网络时代,要以“明德”为导向,用“治艺”的新型治理方式来推动网络视听节目发展。

过去的一年多里,综艺节目无论在网络端还是电视端,都有显著的增长,很多主创都自觉贯彻了“小大正”这个创作原则。“小”,即小人物和群生像;“大”是大情怀、大跨度;“正”即态度正、思路正、定位正。光明日报编辑牛梦迪指出,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如《功夫学徒》关注代际传播的问题,《乐队的夏天》聚焦音乐话题,《考不好没关系》聚焦教育题材,《大江大河》《伟大的转折》等剧作则以小视角切入到大时代。

突出现实主义精神

很多网络视听节目的创作者已经形成共识:现实的力量是无穷的,以现实主义精神去创作,才能打动观众,让观众产生共鸣。《破冰行动》编剧陈育新指出,观众喜欢这部剧的原因在于它表现了中国禁毒的形势和缉毒警不畏牺牲的精神。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高级编辑陈芳认为,不少综艺节目契合了当下社会的热点和焦点话题,比如《忘不了的餐厅》就表现了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这样一个特殊群体的生活。

有专家指出,视听创作近年来最大的变化就是主动呈现美好积极的现实生活。《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任李春利指出,《你好,对方辩友》《致我们暖暖的小时光》《小欢喜》《都挺好》《暖暖的幸福》《逆流而上的你》这类剧作,从片名就能看出作品在展现生活中温馨美好、积极向上的一面。

网络视听媒体也要创新

网络视听剧集相比电视平台来说,有垂直细分的特点,可以针对不同题材和受众进行内容开发。当前,一部剧在互联网和电视台同步播出已成为普遍现象,网台剧的影响正在逐渐扩大。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易凯说,此次活动目的就是努力把不确定的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增量。

网络视听节目高速发展的同时,与电视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俞虹提出,今天网络的传播,只是给视听传播加了速、添了翅膀。网络播出和电视台播出的综艺节目,在彼此的定位、品质和社会影响方面,已经逐渐出现融合的趋势。

在弘扬主流价值观、坚持正确导向的前提下,创新是网络视听媒体至关重要的发展因素。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院长关玲指出,行业主管部门、平台方、制作方、高校和研究机构,应当释放彼此的政策、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进一步整合资源,更好地促进网络视听媒体的全域创新、全产业创新。

(责编:刘颖颖、丁涛)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王守信任广东省委常委
  2. “中国共产党的全球视野和使命担当”(百…
  3. 诱导性报道损害自身公信力(钟声)
  4. 激发短视频的正向社会价值(人民时评)
  5. 普洱市委丽江市委主要领导同志职务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