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努力创造的青年人(一捧书香)

韩  鑫

2020年05月03日05:3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读大学时,老师曾力荐朱光潜先生的《谈美》,我却在图书馆误打误撞翻到了先生早年间写就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上图,资料图片),便爱不释手,一口气读完。薄薄一册书文中,谦和朴实而意味深长的教诲溢于笔端。尽管是以书信的形式,却拘不住先生的博闻强识,读来总让人豁然开朗。

  如今,每每心头情绪难以纾解,我便会翻开这本书,只是过目几行,便能倏然沉静下来,宛若身旁伫立着一位前辈娓娓传道,语气温雅,讲的却都是令人心悦诚服的事理。

  这12封信虽未曾指定某一受信人的名字,但只要是有中学程度的青年,便都是它的受信人。全书看似结构分散,实质却统一于青年正在关心或应该关心的话题,既谈读书也谈作文,谈动静性格也谈人生远景,字里行间尽是忠告和劝勉。

  作为受信人一员,在成长的每个关口,我也时常陷入烦恼,一如作者概言:“太贪容易,太浮浅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但比照之下,自己还缺乏先生书信中言说的强大力量。如今重读经典,似乎咂摸到了这股触动人心、引人发奋的力量源泉。

  《谈在卢佛尔宫所得的一个感想》一信中,作者写道:“假如我的十二封信对于现代青年能发生毫末的影响,我尤其虔心默祝这封信所宣传的超‘效率’的估定价值的标准能印入个个读者的心孔里去。”“超效率”这话更像是对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对现代社会的预言。

  现代社会正在不断加速,我们坐在高铁上,飞速奔驰;我们身隔万里,却能第一时间用网络传递照片。但一味追求效率,不免流于浅薄粗疏。以读书为例,我们会常常抱怨忙到无暇求知,或是碎片阅读浅尝辄止,“太类似美国旅行家看《蒙娜丽莎》了。”殊不知,读书正如知晓“光”之所在,只是窜头乱撞,终难成功。朱光潜先生劝勉青年要深沉,从根本上做功夫,勿随了世俗图近利,更别有一番现实意义。

  青年为何多烦恼?我们的生活应该受理智支配还是受感情支配?这些青年面临的困扰,倘若处置不善,便会成为成长途中的“拦路虎”。一个十八九岁的青年,一旦露出颓唐沮丧的表情,长辈或许就会搬出“应不应该”的大道理。但朱光潜先生会说,自己也曾尝过烦恼的况味,不但人莫知之,连我自己也莫名其妙。让人感同身受。

  在信里,作者剖析人的本性来解构青年之烦恼。“人生来好动,好发展,好创造。能动,能发展,能创造,便是顺从自然,便能享受快乐,不动,不发展,不创造,便是摧残生机,便不免感觉烦恼。”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朱光潜先生对青年的劝勉并未止于第十二封信,而是在结尾授人以渔:充分体验自己的生活,先感到而后想到,从心出发而后再经脑加以整理,便能寻觅到应对自己人生之道。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新时代中国青年正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被赋予“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作为国家社会的生力军,我们当从前辈的文字中汲取力量,戒除焦躁,增强本领,耐压吃苦。唯若如此,才能无愧于人生,有用于社会。


  《 人民日报 》( 2020年05月03日 06 版)
(责编:曹昆)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王守信任广东省委常委
  2. “中国共产党的全球视野和使命担当”(百…
  3. 诱导性报道损害自身公信力(钟声)
  4. 激发短视频的正向社会价值(人民时评)
  5. 普洱市委丽江市委主要领导同志职务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