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史话》:史军著; |
人类的发展和演化,与水果有着无法剪断的关系:从三色视觉到复杂的味觉,从夜光杯里的葡萄美酒到传统文化中寓意“多子多福”的石榴。无论是人类身体还是社会经济文化,都与水果这类食物紧密联系在一起。在现代社会,由于技术进步,许多水果的品种、外观、口味,可按人类意志塑造,但在历史长河中,水果更像是人类发展道路上的忠实见证者和记录者。
拿视觉来说,人类的夜行性祖先并没有强大的彩色视觉能力,只有适应夜晚的发达的暗视力。在后来的演化过程中,人类逐渐依赖果实、嫩芽等食物,使得分辨颜色成为人类必须具备的能力。正因如此,人类视网膜上的视锥细胞逐渐发达起来。为什么分辨颜色这么重要呢?因为植物不同的颜色代表了不同的生长阶段,比如鲜红色的嫩叶通常是有毒的警示标志,而红色的果实则是成熟可食用的信号。只有那些善于选择正确食物的人类祖先,才能避免摄入毒素,获取更多营养,也就有更多机会繁殖,把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而这些基因也深深镌刻在我们的遗传系统之中。
从夜行性到昼行性的转变,也让人类更依赖那些特殊的化学物质,比如维生素A和β胡萝卜素。白天时我们的视网膜承受强烈的阳光刺激,带来过多的自由基。要对付这些具有强大杀伤能力的自由基,保障视网膜正常工作,就需要很多抗氧化剂,这也是我们需要补充维生素A和β胡萝卜素的原因。而这一切,在数百万年前,当人类祖先选择水果等果实作为食物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
这个世界上总存在一些惊人的反差。就植物类食材来说,中国人毫无疑问是这方面的料理高手,即便是水果,我们也有办法让它们合理地融入餐桌。云南大理的酸木瓜炖鱼、广东的菠萝咕咾肉,足以抓住人们的肠胃。与我们原创度极高的烹饪方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市场汇聚了大量来自世界各地、非本土的水果。且不说非洲来的西瓜、中亚来的甜瓜、美洲来的脐橙,就连大家熟悉的苹果也是漂洋过海而来。这与15—17世纪地理大发现以来人类交通和国际贸易发展有关:番茄是新大陆发现后传播到全世界的,柠檬帮助人类在大航海中战胜坏血病。伴随人类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新物种传播的速度正在加快。苹果“征服”世界用了200多年,猕猴桃成为“世界水果”用了100年,而榴莲在我国推而广之只用了20年。
其实,我们还有很多尚待开发的物种资源,我国水果有着强劲发展潜力。我国众多野生果树资源中不乏佼佼者,单说温带水果就有桃李杏梅,还有一众梨家族成员;在新兴一轮小浆果开发中,国外树莓和蓝莓异军突起,成为新兴水果产品,但很少有人知道,在大兴安岭生活的笃斯越橘和红豆越橘就是蓝莓的“表亲”,而在我国南方广泛分布的悬钩子家族的各位成员,更是拥有足以匹敌树莓的美妙滋味。在长期培养过程中,我国正在筛选出优质水果品种。比如猕猴桃,近年来涌现金艳、金桃、红阳等品种,从甜度和外观上都盖过了国外的“奇异果”。
30年前,我们的家人还托朋友从南方带回北方稀有的香蕉。20年前,我们还在水果批发市场里寻找大筐大筐的橘子。10年前,我们还在惊异超市里榴莲的高昂身价。不知何时,大家已习惯接收到来自千山万水的包裹,水果市场早就没有了地域限制,越来越多的外地水果甚至是洋水果,都进入我们的生活。这个习以为常的场景背后,是高铁和高速公路四通八达,是种植技术、电商平台、冷链运输迅速完善,是新的信用体系逐渐建立,更是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水果史话》讲述2000多年来中国人对水果引种、驯化、发掘和利用过程,勾画我国水果历史和文化渊源,也思考我国现代水果产业发展。我力争做到史料考据与趣味故事并茂,专业判断与大众科普兼容,希望能帮读者认识水果来历,并通过水果更好地理解我们人类。